序號 | 歌曲 | 播放 收藏 歌詞 下載 鈴聲 |
01 | Temeen yawudal | |
02 | Arwan tawtai | |
03 | Ordosiin hawur | |
04 | Jamar | |
05 | Ejin bogdiin hoyor jagal | |
06 | Nagai eji bida hoyuulaan | |
07 | Gajariin Oron | |
08 | Tenggeriin Oron | |
09 | Baruun Nomundalai | |
10 | Hodood |
烏仁娜成長于內蒙古的鄂爾多斯草原,游牧生活是她的童年基調,蒙古語、草原、牛羊馬群,是她少女時代所知道的整個世界。直到生平第一次坐火車去上海音樂學院讀書,她的世界才漸漸向外延伸。在學校主修揚琴的烏仁娜,并沒有放棄上帝賦與她的天生好嗓子,結識了前來上海修習古琴的德國樂人(也是現今夫婿)羅伯特(Robert Zollitsch)后,或聚集其它樂手,或兩人唱奏,自一九九四年開始巡回世界演出。夫妻倆現今旅居德國,經?,F身歐洲重要的音樂節,在歐洲已出版三張專輯。
一九六九年出生的烏仁娜,象征著蒙古年輕的一代,汲取外來文化的同時,也反思民族根源,如同她的音樂創作。烏仁娜所唱的不僅是民謠傳統,更多是以母語創作出的生活詩歌,記錄生活中的所見所思。她的民謠曲調多學自自己的雙親與祖父母,并且曾在草原上旅行,向長者請教,在留下珍貴記錄的當下,同時也開啟了自己的音樂靈感。有趣的是,與烏仁娜合作的樂人,多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卻同是對跨地域音樂交流熱情之人?;蛟S透過歐洲的箏聲、蒙古的馬頭琴音與印度樂人貼近心音的打擊節奏,你可以發現一個更細致的、更音樂的、更活潑的對話窗口。
音域寬廣、剛柔并濟、以歌唱模仿動物發聲最絕!
烏仁娜音域寬廣,上下可跨四個八度,有時柔美如草原上的月光,有時卻似草原沙暴似地動人心魄。那獨屬鄂爾多斯草原的柔美音色,靜的令人落淚,是蒙古其它地域所沒有的;而她那筆直攀爬的聲線,總似把刀似的,直直地唱進天空里。這樣的氣勢,恐怕只有草原民族辦得到,其它民族大概是怎么學也學不來的。在烏仁娜的歌里,還藏著另一個有趣的元素,即以歌唱模仿動物的發聲,那似馬鳴的樂句,從生活中啼唱而來,成吉思汗的子民果然不愧是馬背上的民族?!蟠髽?
來自內蒙鄂爾多斯草原的烏仁娜,即便在旅居歐洲多年后,仍保有純真開朗的草原民族性格,那無須修飾的質樸嗓音,從天地間傳來,強硬時如利刃直破天際,柔軟時如草原上的月光輕灑…,若不曾聽過,還真難想象世間能有這樣的聲音,可以如此直達人的內里。
此張新作延續草原民謠基調,以烏仁娜與德籍音樂伙伴Robert Zollitsch為主軸,兼容傳統曲調與原創新作,在樂器的編排上亦不遵古,跨越國界地使用了德國南部巴伐利亞的箏、印度的打擊樂器及蒙古的馬頭琴。
蒙古音樂向來以馬頭琴與喉音最為著名,專輯中亦可聽見兩者,但其實馬頭琴與喉音,就如同巴伐利亞的箏或印度的打擊樂器一般,并不存在于鄂爾多斯草原的歌謠傳統中(傳統上多使用三弦或四胡),也許,在21世紀,傳統或非傳統,對樂人來說已經不是課題,重要的反而是如何在新時代中創造出好的聲音美學,而烏仁娜與樂人便是值得你專注聆聽、俯仰坐臥于音樂路上的云腳者?!中沆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