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交響組曲《舍赫拉查德》又名《天方夜譚》,這一組曲取材于著名的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即《天方夜譚》)。 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薩科夫曾經在沙皇海軍中擔任軍官,因此漂泊四海,在中年之時已有豐富的游歷。而交響組曲《舍赫拉查德》又名《天方夜譚》的靈感,即是來自于他心中對于東方神話般的印象。
作者在初版總譜上介紹了原作的梗概:古代阿拉伯的蘇丹王沙赫里亞爾專橫而殘酷,他認為女人皆居心叵測而不貞,于是他每天娶一位新娘,次日便處死。機智的少女山魯佐德(又譯“舍赫拉查德”)嫁給這位蘇丹王之后,在當夜給蘇丹王講了一個離奇生動的故事。第二天,這個故事正講到關鍵之處,被山魯佐德的故事所深深吸引的蘇丹王,為了繼續聽下去,破例沒有處死山魯佐德這位新娘。之后,山魯佐德又以同樣的方式給蘇丹王講了一連串的動聽故事,一直講了一千零一個夜晚。最后,蘇丹王被山魯佐德的故事所感化,終于徹底放棄了殘酷的念頭,決心與山魯佐德白頭偕老。 這部音樂作品由一些阿拉伯東方的畫面和形象交替組成,其中有的是風俗性的趣聞,有的是幻想性的大自然景色或愛情的場面;有時充滿熾熱的激情,有時則是細膩、溫柔和靜觀的抒情詩。所有這些都以詩意為其基調,洋溢著浪漫主義的敏銳感情,散發出東方神話故事的芳香……
《舍赫拉查德》中的四個音樂故事
第一樂章《大海與辛巴達的船》——描繪的意象十分明確,讀過《一千零一夜》故事集的人想必都認識辛巴達這個勇敢的航海旅行家,他曾七次出海遠航,為期數十年,歷盡千辛萬苦和驚心動魄的艱難險阻,到過鉆石山、猿人島,同吃人的巨人、騎在他身上的海老人以及種種怪物打過交道,他的船幾次觸礁沉沒,只是幸運和他的機智使他擺脫這種種危險。作曲家在這首樂曲中所描繪的,只限于辛巴達的船航過的那個大海的畫面,至于辛巴達所經歷的那么許多驚險的奇跡,則留給聽者自由地去領會。不過在所有的描繪大海的音畫中,這段樂曲也是相當出色的一曲!其動人之處顯然也不僅在于對海上風光刻畫得栩栩如生,而且也在于其同瑰麗的文學故事巧妙地融合為一。作曲家卓越的配器技巧也使這一巨幅航海壁畫更加顯得燦爛奪目……
第二樂章《卡倫德王子的故事》——借用了《一千零一夜》故事集的“腳夫和巴格達三個女人的故事”中曾經套進的三個僧人的故事,這三個僧人原先都是王子,由于不同的奇妙遭遇他們全都瞎了一只左眼,剃了頭發和胡須,穿上僧服。他們在巴格達那三姐妹的家里敘述各自經歷的事件……樂曲以急馳的節奏、戰爭似的號鼓與如偃月刀閃現的銅鈸,訴說著沙漠上的冒險故事,充滿著形象和色彩的急劇轉換,其所展示的各種絢爛神奇的幻想性場面格外引人入勝……
第三樂章《年輕的王子和公主》——略帶溫柔的阿拉伯曲風,可謂是一篇音樂抒唱的愛情詩——這也是四個樂章中最為優美耐聽的一個樂章。在《一千零一夜》故事集中有著很多“像滿圓的月兒一般”天生的一對對美人兒,像夏梅祿和白都倫、白迪倫丁和賽玉妲、阿里和張麗絲等都是。作曲家只是借音樂中強調表明太子和公主的美貌就像從一個模子鑄出來似的,甚至連那些女仙和惡魔都無法賭出個輸贏來;至于這一對對王子和公主的纏綿悱惻的愛情奇遇,作曲家依然留給聽者以充分發揮想象的余地……
第四樂章《巴格達節慶、辛巴德的船撞上立有騎士銅像的峭壁》——則像是一場五光十色的狂歡宴,混合著東方生活中的畫面、色彩、音響和香味:姿態嫵媚的少女、駱駝馱著達官貴人、嘈雜的叫賣聲、玩蛇人吹奏的有魔力的曲調、托缽僧表演的幻術、以及貴重的香料沁出的香味——這就是巴格達的節日!而在樂曲的最后,夾帶著緊迫的暗流,辛巴達的船在暴風雨的襲擊下撞上巨石而沉沒,木管、弦樂、打擊樂淋漓盡致地展現出驚濤駭浪翻滾氣勢……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