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為紀念莫扎特誕生250周年,荷蘭著名古典音樂廠牌“璀璨古典”(Brilliant Classics)推出了一套由9卷170張CD組成的《莫扎特全集》。
在這套全集中,“璀璨古典”自己錄制的內容在三分之一以上,其他部分則由歐洲各大獨立廠牌提供版權,正可謂是百衲版。參與演奏的個人和樂團大都有較高的知名度,錄音方面更有九成以上為數字錄音,極具收藏價值。在古典唱片業不甚景氣的今天,這部龐大的作品在短短數月時間內便銷售出了30萬套,令人嘆為觀止.
整套全集被安置在一個長約1英尺的硬紙盒中,170張環保紙套唱片按照作品體裁分為9個部分,以9種顏色區分,一目了然,每張唱片的包裝袋背面都有該張唱片的詳細曲目介紹,整套全集的簡明目錄則印在紙盒蓋的背面,方便檢索。從包裝設計來說,也許是借鑒了Philips版莫扎特全集第二版的思路,緊湊實用,即便是放在書架或者書桌上也占不到多少地方。全集的說明書和歌劇及其聲樂作品的腳本都容納在一張CD-ROM中,可以按照CD唱片的規格按頁打印出來。
1.第一卷是交響曲(11CD)。和伯姆的柏林愛樂樂團版(DG,46首)和霍格伍德的古代音樂學院版(Decca,47首)相比,略去了莫扎特少年時代的一部分作品,共計41部,而《g小調第40交響曲》卻收了2個版本,分別是加入單簧管編制的第二版和沒有單簧管的原始版。演奏者是荷蘭指揮家賈普·特·林登(Jaap ter Linden)和阿姆斯特丹莫扎特學院樂團,錄制于2002年。和哈農庫爾特一樣,林登也是從大提琴手轉為指揮,曾經和另一位著名的古樂權威考普曼(Ton Koopman)一起創立室內音樂演奏組(Musica da Camera),他也是大名鼎鼎的科隆古樂團(Musica Antiqua Koln )的成員;阿姆斯特丹莫扎特學院樂團是林登自創的,屬于小編制的仿古樂團。筆者下意識地認為這樣的樂團擅長演奏莫扎特中早期的交響曲(第25號以前),但令筆者吃驚的是他們在演奏《布拉格交響曲》乃至《朱比特交響曲》時依然保有較強的張力和應有的氣勢,當然和伯姆或克里普斯指揮的現代樂團相比,使用羊腸線樂器的古樂團在樂句銜接處有時會有“架空”的感覺(加德納和哈農庫爾特采用編制較大的古樂團以避免這種現象),但賈普對動態的良好控制以及很多段落舞蹈化的節奏處理,使得這卷全集依然具有說服力。錄音并沒有過多的加以修飾,平平實實,頗適合古樂器演奏的氛圍。
2.應該說第一卷的水準出乎筆者的意料,于是對第二卷(協奏曲,18CD)充滿期待,但是說實話其中最重要的鋼琴協奏曲部分并未使筆者完全滿意,除了早期的3首協奏曲和為兩架或三架鋼琴的協奏曲之外,均由美籍華裔鋼琴家德里克·韓(Derek Han)和英國愛樂樂團合作,一部分作品如第21號和22號,似乎鋼琴和樂隊的平衡方面似乎有些問題,倒是由保羅·弗里曼指揮的樂團部分具有較開闊的視野,管樂部分也可圈可點,如第24號和27號等規模較大的作品更能體現出樂團和演奏家的水平,當然這套鋼琴協奏曲全集和布倫德爾或海布勒的相比,無論在錄音和演奏上肯定有些許差距。值得欣慰的是三鋼琴和雙鋼琴部分由當代匈牙利最杰出的三位鋼琴家——佐爾丹·科齊斯、德朱·蘭基和安德拉斯·希夫獨奏,這個Hungraton版本是極為杰出和難得的。其余的管樂協奏曲部分也保有較高水平,小提琴協奏曲部分由埃米·伏赫依演奏,由英國Channel Classics的著名制作人C.Jared Sacks擔任錄音師,音效較佳;兩首長笛協奏曲則由名家彼得-盧卡斯·格拉夫和萊帕德指揮下的英國室內樂團合作,屬于Claves最早推出的激光唱片。圓號協奏曲一張填得滿滿當當,共計收錄5部,再加上兩個考證為莫扎特所作的樂章(KV 494a,KV412中的原始稿),由古樂權威羅伊·古德曼和圓號演奏家海爾曼·杰里爾森合作,由Olympia公司制作。
3.第三卷(小夜曲、嬉游曲和舞曲,23CD)又重新拾起筆者對這套全集的信心,有時便宜的價格反倒會使你對不錯的演奏疑惑重重,不是么?第1-5張包括了最著名的《弦樂小夜曲》(K525)在內的不少作品,由曼海姆選帝候室內樂團(Kurpfalzisches Kammerochester Mannheim)和多位指揮家錄制,這個樂團相信很少有人知道,但演奏卻不落俗套,錄音也虎虎有生氣;Brilliant還購買了不少其他唱片公司的版權來完成這一卷,有很多來自瑞士ASV公司。著名的瑞士伯爾尼室內樂團由托馬斯·福里指揮《羅德隆晚樂》(KV247,248),同一組合曾經為DG錄制過羅西尼弦樂奏鳴曲。兩首較大規模也較著名的小夜曲《哈夫納》和《郵號》,則由科林·戴維斯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演奏。那些以室內樂方式錄制的嬉游曲和小夜曲有著同樣高的水準,但Brilliant不像Philips版本將它們另列一卷。這一卷中最大的驚喜是由塔拉斯·克里薩指揮斯洛伐克小交響樂團錄制的6張舞曲,其典雅和富于韻律感的演奏不輸給波斯科夫斯基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的Decca版本,而且錄音水準較之更出色。
4.顯然Brilliant在余下的幾卷內更多地使用了其他公司的錄音,第四卷(室內樂,16CD)的第1張就是卡爾·萊斯特主奏的無比美麗的《單簧管五重奏》(Nimbus授權),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在第2張中由Brilliant自己錄制的《鋼琴五重奏》缺乏生機,它和收錄在同一張唱片上的由CRD公司制作的《鋼琴、單簧管和中提琴三重奏》相映生輝,后者是由另一位單簧管名家安東尼·佩和伊安·布朗女士合作的。指揮錄制第一卷交響曲的林登則操起老本行,加入到《G大調鋼琴三重奏》中,和著名小提琴家伊麗莎白·沃爾菲施(Elizabeth Wallfisch)進行著愉快的對答。在由貝德爾(Belder)和鮑黛(Baudet)分別以1706年的小提琴和1624年的羽管鍵琴錄制的10首莫扎特早期小提琴奏鳴曲為先導,緊跟著阿卡多和卡尼諾合作的其余部分,這個錄音原來由意大利Fone公司以6 CD的套裝形式發行,無論演奏和錄音,都是這一卷中的亮點。
5.Brilliant將莫扎特的弦樂作品單列為第五卷(13CD)。第1-3張的奧蘭多四重奏錄制的弦樂五重奏來自BIS,在封套上又見到了BIS的當家人,綽號“大熊”的羅伯特·馮·巴爾的名字,倍感親切,錄音自然也不負所望,是很結實的那種感覺。此卷還收錄較少有單行本面世的弦樂演奏的《前奏曲和賦格》(KV404a),改編自J.S.巴赫和W.F.巴赫的同名作品。作為主體的弦樂四重奏,早期的12首選用了Claves的索納列四重奏的版本,而余下的則由Nimbus授權的維也納弗蘭茨·舒伯特四重奏團的版本補齊,還是比較協調的。
6.第六卷(鍵盤作品,15CD),由克拉拉·于爾茨(Klara Wurtz)演奏的鋼琴奏鳴曲開篇。于爾茨生于匈牙利,師從佐爾丹·科齊斯、安德拉斯·希夫和格奧爾基·庫塔格等,曾經獲得佩佐里和都柏林兩個國際鋼琴比賽的一等獎,目前她主要在北美開展演出活動。她的演奏輕盈而活潑,同時也不缺乏重量感?!督礏大調奏鳴曲》(KV333),具有十分巧妙的色彩鋪陳和細膩的層次感,而《D大調奏鳴曲》(KV311),則以純熟的節奏掌控取勝,難能可貴的是于爾茨在較完美的技巧中仍不時透出些許天真感,這也是筆者在聆賞吉澤金和阿勞的全集之余,仍然推崇這一套的原因。Brilliant錄制了以重擊鋼琴(Fortepiano)演奏的莫扎特全部17首鋼琴變奏曲,仍然由貝德爾演奏,筆者感覺使用重擊鋼琴演奏這些作品仍然較使用古鋼琴來得合宜,一來沒有后者聆聽過久后的疲憊感,而來重擊鋼琴更接近于現代鋼琴,利于體現這些作品中細致的情態變化;這一卷中的鋼琴小品集(CD9-CD11)演奏樂器更為多樣化,除了重擊鋼琴外,還有管風琴、羽管鍵琴乃至玻璃琴(Glassharmonica)。同樣以重擊鋼琴演奏的3張四手聯彈作品,也值得嘉許。
7.第七卷(合唱作品,21CD)的大部分(15CD)都由尼科·馬特(Nicol Matt)一個人指揮,合唱團為歐洲室內合唱團(舊名北歐室內合唱團),樂團則為多個,除了在第三卷中擔任要角的選帝候室內樂團之外,還有普福爾茨海姆西南德意志室內樂團(Sudwestdeutsche Kammerorchester Pforzheim)、于爾茲堡室內樂團(Camerrata Wurzburg)等。馬特長期在斯特拉斯堡和斯圖加特等地從事指揮工作,曾師從埃里克·埃里克森等歐洲合唱指揮名家。在聽過幾部重要的合唱作品之后,感覺馬特似乎喜歡以室內樂風格來處理這些作品,并不同于我們慣常聽到的較大規模的手法,雖然馬特采用的是現代編制的樂隊,但實際上感覺仍是小家碧玉,即便和一部分以古樂隊方式錄制的版本相比也是這樣。特別是《安魂曲》和《大彌撒》(K427)中,筆者時常感覺到演唱者時常力有不逮,錄音分別在德國南部多個教堂進行,水準也并不均衡,小部分錄音的平衡度和動態較差。第16、17張是清唱劇《解放的貝圖莉亞》,由彼得·馬格指揮帕多瓦古代音樂中心合唱團錄制,則具有相當良好的控制度;第18-19張的《老朽的罪孽》由Koch錄制于1980年,有奧倫·奧格、希爾維亞·格斯蒂等著名歌唱家錄制。AVC錄制的《共濟會音樂》和《葬禮音樂》也都具有相當高的品質。
8.第八卷是本套全集中規模最小的(卡農曲和音樂會詠嘆調,9 CD),其中詠嘆調占了6張,每一張的獨唱者和伴奏樂團都不一樣,錄音年代從1970年到2002年,莫扎特的33首歌曲也被納入這一卷中,采用重擊鋼琴伴奏,別有情趣。
9.規模最大的第九卷(歌劇,44CD)可以說是這套莫扎特全集中水準最高,陣容最強大的一卷。其中四部最著名的歌劇《唐璜》、《女人心》、《費加羅的婚禮》和《魔笛》,前三部均由古樂專家西吉斯瓦爾德·奎肯(Sigiswald Kuijken)指揮他的小樂隊(La Petite Bande)現場錄制,由比利時品牌Accent授權;《魔笛》則請來Telarc的馬克拉斯指揮蘇格蘭室內樂團版,有巴巴拉·亨德里克絲、托馬斯·阿倫等名角主演,同一組合錄制的《后宮誘逃》也在這一卷之列?!兑炼嗝芳~奧》選用了漢斯·施密特-伊瑟施塔德1972年的EMI錄音室版本,可以聽到尼古拉·蓋達和彼得·施萊埃爾黃金年代的歌喉;早中期歌劇中指揮家堪貝林演繹的有兩部,分別是《路喬·西拉》和《假園丁》,也是現場錄音,但錄制電平較低;《牧人王》和《阿斯卡尼奧在阿爾巴》等幾部更冷門的歌劇則Brilliant自己錄制,指揮是文茨(Wentz);Orfeo提供了哈格指揮薩爾茲堡莫扎特紀念館樂團1983年版的《裝瘋賣傻》(La Finta Semplice),主唱者有貝爾岡扎、多納特、霍爾等。當然也不能忘了莫扎特最短小的一部歌劇《巴斯蒂恩和巴斯蒂恩娜》,它和莫扎特的歌劇處女作《阿波羅和美少年》一起,選用了Edel提供的萊比錫廣播樂團版本,其中的東德演唱家,雖然知名度不高,但演唱卻是十分妥帖。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