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這真是一張寓教於「樂」的經典專輯!怎一個屌字了得的音樂!而且內容深刻發人省思,猶如醒世警鐘!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Bob Dylan式的尖銳鋒利卻又悲天憫人的胸懷,更可以見證屬於音樂人的道德勇氣!
對不起,在聽完這張專輯后,實在忍不住把「結論」拿到開頭來寫!不過我相信你聽完這張專輯之后,一定也有同感。但是,這種「同感」絕不是那種一聽到前面四小節就會血脈賁張、鼻孔擴大、抖腳甩髮的快感,而是深沈內斂、漸進滲透式的潛入你的身體,讓你一邊聽一邊想,一邊想一邊繼續聽......,最后拍案叫絕的好音樂!說到這里我們必須承認,六年前的《抓狂歌》專輯,黑名單工作室開創了一種結合視覺以及聽覺的「新美學觀」,如今在《搖籃曲》這張專輯中,這種「新美學觀」不僅日趨熟而且更具深度以及張力!
好吧,辦正事。開場曲〈宇宙大烏鴉〉,以Techno為基調,融入世界音樂與環境音樂等元素的演奏曲,拉開一個看似明朗其實渾沌的空間,而我們的生存環境不正是如此?!〈搖籃曲〉—當它是一首勸世歌吧,所有的成人都應該被「搖醒」,就如同歌詞里所唱道:「窮人家的孩子一樣會長大,只是瘦一點呀不過沒關係......這個世界很多東西你可以不要,不夠你貪心卻足夠你所需」!唉,真是至理名言,有多少沈淪的靈魂就是看不透這一點。
〈不不歌〉是一首精湛的藍調爵士,歌詞更是字字珠璣,包括連頭尾的合音「I surrender」與「啥攏嘸」,配合全曲的精神意義都恰到好處。其中客串主唱胡德夫 粗顆粒即興的唱腔,令人回味無窮!另外,〈愛臺灣〉仍延續抓狂歌的犀利諷刺風格,以電子合成器呈現巴洛克時期的古典小品,司徒松與林美璊這兩位「科班」出身的音樂人,刻意以正統聲樂的唱法來表現,饒富趣味,創意滿分。
〈Bum Baby〉真是「另類」的徹底,所有先進的樂風以及樂派都包含在內,噪音吉他與大量的打擊樂器,以及充滿層次感的畫面,電子迷幻味十足。曲末的兩句白:「You got to do something bad to get something good.You got to do something rude to be something true!」,一語道破臺灣社會亂象的根源以及無奈。
〈Something Wonderful〉是一首非常特別的歌,乍聽之下會誤以為是披頭似的經典《Sgt. Pepper's Lonely Heart Club Band》里面的歌,或是John Lennon剛從印度參禪悟道學習梵樂歸來的未發表作品。而司徒松的唱腔表現,會讓你以為John Lennon又回來了!彷彿時間又回到那個研究玄學、冥想、打high的年代里。
〈生命之輕〉以及〈新聞時間〉這兩首分別以國內、國外新聞片段所組合的曲子,難得的是還保留了當事人的「原聲」。正因為如此,血淋淋的事實總是澆得你心底直打冷顫,再加上音樂氣氛的烘托,你只能覺得恐懼、沮喪,然后更恐懼、更沮喪!你現在還會相信這世界上存在著「道德操守零缺點」的人嗎?最后,你會在〈Goodnight〉的小男生歌聲中暫時緩和下來:「想像這個世界有和平......想像這個世界有幸福......讓一切歸於平靜」,但是,我敢打賭你的心情是凝重的。因為這張專輯反映出你、我在這混世之中,對真實良心的熱切尋求,以及對你、我誤以為是的「臺灣意識」的粗糙與濫用,提出更深刻的反諷與警示。
出版黑名單的新專輯,是一件誠惶誠恐的事。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首張專輯"抓狂歌"在1989年出版后所引起的震撼實在太大,在音樂美術各方面都帶了一種新臺灣意識的覺醒。在另一方面,則是"搖籃曲"這張專輯實在"超重",對一個在輕佻的感官社會里享受樂趣的聽眾而言,能不能窺見作者們內心深沉恢宏的企圖,而不至曲解了他們善良的動機,則是一個考驗。 "搖籃曲"中的音樂大量的使用了原住民的元素,并非因為流行,而是在資本變遷,權力更迭的貪婪社會之外,原住民本來就保有一種敬虔看天,自由自然的生活觀。在這個感官盛行,泡沫往往遮蓋實體的時刻,這張專輯的"重",正足以顯示整個時代的"輕",在虛無變化,和平與戰爭眾說紛紜的環境中,黑名單的音樂提供的正是我們必須先覺醒清楚的反省。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