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1988年初發行的《嫻情》,當時22歲的陳慧嫻就是憑借這張專輯的成功,才堂堂正正跨入了香港一線女歌手之列的。?
其實這張《嫻情》的成功,并不僅僅在于標志著陳慧嫻成為香港歌壇一線級的女歌手,此后開始有許多歌曲不斷地進入年底各個頒獎典禮的十大金曲之列;更重要的是她重新給了自己一個新的風格和定位。從這張她首次和歐丁玉共同制作的專輯來看,要比她以往的任何作品都顯得更成熟、更具都市化、更有她自己的想法在里面。如果說三張《都市觸覺系列》是林憶蓮脫胎換骨后一個藝術高峰的標桿的話,那我也傾向于把《嫻情》與此后的《秋色》、《永遠是你的朋友》看作是陳慧嫻的《都市觸覺系列》。雖然欠缺了一些原創性和概念性,也不可避免地仍殘余著一些少女的色彩;但在大體上——尤其是在藝術與流行的結合上,已經做得相當不錯了。?
1988年1月,寶麗金為陳慧嫻推出了她的個人第5張粵語專輯《嫻情》。當時的陳慧嫻已隨著“逝去的諾言”、“花店”、“跳舞街”等作品的傳唱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是由于此前一直是一種單純的鄰家少女形象,所以歌迷仍主要集中在學生群體中,她在香港歌壇的位置也仍停留在二線上。在上一張專輯《變變變》銷量及口碑都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下,她在時隔一年之后才慎重地完成了這張日后證明相當成功的轉型之作。在這張專輯中,陳慧嫻的角色已經不再只是剛出道時那個由制作人給她講述故事、讓她自己來詮釋感覺的小女生;而是首次和區丁玉一起擔綱整張專輯的制作,并獨立提出封套的概念。在當時香港樂壇翻唱風大行其道的環境下,專輯里的十首歌曲竟全部是舶來品的改編,但也同時凸現了區丁玉和陳慧嫻兩位制作人在選曲和編制上精心。而封套的創意和設計,也讓陳慧嫻“帽子歌后”的形象深入人心。??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