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第一次聽到《燕子》是偶然的在一次民族音樂會上,對比強勁的高低音讓吳彤感受到了強烈并且暢快的音域跨度。帶有獨特民族風情的旋律瞬間便能帶給人別樣的異域愛情。歌詞中“你是我的 我是你的”正是這首歌的本質,表達著最簡單的愛情方式,那就是相互重疊著、不顧及生命、即使宣判死亡也要許下訣別的誓言。讓人相信原來愛情可以輪回。這是種憂傷的浪漫,但卻絕對是徹底簡單和最為真摯的愛情?,F在快餐式的物質式的愛情生活讓人似乎已經想要對愛情從新定義,而能將最簡單、最純真的愛情透過音樂表達出來就是吳彤最想做的事情。
●那一次被《燕子》深深的打動之后,吳彤便在網絡上搜索,希望能與同道中人一起分享音樂中的喜怒哀樂。但是唯一相關這首歌的消息就只是在臺灣被人翻唱過!思索許久,吳彤還是無法放下對這首歌的喜愛,于是他決定親身走進新疆的哈薩克族聚集地,去尋找“你是我的 我是你的”這樣簡單卻無比動人的情感,去尋找這首歌的起源。
而真正的來到了這片陌生的土地上,才發現《燕子》這首哈薩克民歌并不為太多當地人所熟知。他幾乎走遍了每一個哈薩克族的村落,百轉千回,終于打聽到有位老人曾經哼唱過這首歌的旋律。吳彤欣喜難以自抑,托人尋找,多方求助,終于找到了老人,并且記錄下來,才有了我們今天這個版本的《燕子》。一個民族丟棄了自己的文化是可怕的,吳彤覺得一個音樂人丟掉了自己的本質,丟掉了對音樂單純的熱愛也是可怕的,于是他把這首歌帶出了國門,加盟馬友友“絲路”世界巡演的演奏團隊。對民族音樂的熱愛,讓吳彤和馬友友對《燕子》的創作不謀而合,大提琴和傳統民族樂器“笙”的第一次碰撞就得到了更多來自西方的共鳴。一路巡演下來《燕子》始終是保留經典。吳彤說無意用這首歌去找回對傳統民樂的自信,但是卻能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的傳統民樂。
對于《燕子》吳彤不僅僅是熱愛,他有著更多對這首歌的理解。他沒有原汁原味的翻唱,大提琴、笙和人聲的重奏,更加豐富了這首歌的內涵。他的演唱糅合了民歌、搖滾,他的音樂創作混種了古典和通俗。低音域的部分讓人感覺古典而又高雅,而高音域的部分有著無限的自由和奔放。制作人姚謙說吳彤是音樂的跨界大師,他結合大提琴的柔和深厚和笙的高亢悠揚,加上獨具特色的演唱,讓他創作的作品充滿了生命力和對音樂最原始的思考。
●跨界——這是大家對吳彤的音樂賦予的新概念。而吳彤卻不認為他的音樂只是在時代文化中迎合市場的產品。他對跨界的理解是,基于時代的發展,卻高于時代賦予的文化特征。最早我們體味著經濟的跨界(不同社會性質、地域間的經濟活動),信息的跨界(互聯網手機等電子互聯的相互通車),美術的跨界(審美的混搭),現在我只是將音樂跨界,這是不同的人、不同的領域給我的創作啟發。讓我們的民族傳統民樂更豐富,更國際化。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