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1、《陋室銘》
劉禹錫的《陋室銘》寫的是“陋室”,贊美的是“德馨”,這種精神和理念給了作曲家音樂上的靈感。歌曲中融入了Jazz風格中的Fusion元素,來表現這種“朗朗上口,沁人心脾”。音樂本身并沒有按照傳統的歌曲結構來處理,而是由“名文”本身的架構來完成的,這也使得這首詩詞與音樂結合的非常緊密。古箏在歌曲中的使用使這種Fusion的感覺更加中國化,這也是一種復古風格的體現。
2、《題破山寺后禪院》
這是一首詠物抒情、詠物抒志的詩作。描寫了清晨、古寺、竹林、小鳥等這些景象,偶爾還能聽到禪院的鐘聲,很陽光、很有畫面感。作曲家用一種很寧靜、很有中國古畫風格意境的旋律來表現這首詩,在演唱上用童聲合唱的方式。配器整體上是一種簡約的風格,并且特別運用了笙。笙是中國非常古老的民族樂器,有空靈的音色特點。笙加上鼓點的節奏,讓這首歌顯得既空闊又靈動。
3、《采薇》
《采薇》中的幾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歷來被認為是《詩經》中的經典名句,言淺意深。音樂旋律營造出一種悠遠深遂的意境,編配風格則簡約并具有一定空間感??紤]到童聲的演唱和學唱,在音區上沒有過大的起伏。
4、《舟過安仁》
這首詩淺白如畫,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漁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為中透出的只有兒童才有的奇思妙想和聰明。歌曲以兩個4歲左右小朋友的第一視角聲音來表現兩個小漁童無憂無慮的生活狀態,后加入一位大人的聲音帶領孩子一起形成呼應。
5、《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寫這首詞時四十歲,“老夫聊發少年狂”既豪邁,又悲情。旋律從結構上是先抑后揚、再抑再揚。前面兩遍完整的主歌和副歌,并未釋放全部的情感和力量,“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這句作曲家在音樂上做了一個轉折,情緒有一個突變,通過轉調模進使音樂呈現出“夢的氛圍”,“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這句通過轉調達到全曲高潮。而演唱家吳桐老師的嗓音,仿佛穿越千年而來,充滿了歷史感和滄桑感,完美的詮釋了這首作品。
這首歌采用電聲四大件的編制,加上弦樂四重奏和大提琴獨奏簡單點綴。另外作曲家在弦樂四重奏混響的處理上,采用近場小混響的手法,尋求突破。
6、《山居秋暝》
這首詩是從對山間景色的描寫,到人物的刻畫,繼而延伸到詩人想要抒發的情感這種遞進關系展開的。曲子的結構也是根據詩詞本身的遞進關系而設計的。在配器方面,鋼琴流動性的支體描繪出山間靜謐卻不失生命力的景色,笛子與琵琶的運用是對人物形象的刻畫,而弦樂,打擊樂與合唱聲部的加入則試圖勾勒出整幅“畫”的立體感。
7、《長歌行》
這首歌用傳統的合唱、鋼琴與弦樂隊編曲配器構成。圍繞著名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展開,告誡孩子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自己曾經沒有發憤圖強。
8、《敕勒歌》
《敕勒歌》力圖還原詩詞中“風吹草低見牛羊”般淳樸、寬廣的意向。旋律上并沒有局限在傳統的中國蒙古族音調,歌曲整體曲風偏流行民謠,運用了一些世界音樂風格的打擊樂,竹笛和吉他配合通俗女聲演唱。配器上,盡量做到精致簡化,就好像一副描繪草原的畫卷徐徐展開。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