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聽!王娟的聲音
記得好些年前,在鼓樓小廣場旁邊的小酒吧,冬日的夜晚,屋子悶熱,燈光昏黃,大家擠擠挨挨的坐著,聽一位叫王娟的歌手唱歌。
我一句歌詞也沒聽清,一段旋律也沒記住,屋子里都是比我年齡大的青年人,那時候我剛剛二十出頭,聽的入迷的觀眾都是我該叫姐姐的了。
當天王娟帶了一些唱片,放在吧臺上售賣,好像掏錢買的人很少。
我沒聽完就走了,那時候對于自己不太熟悉的音樂總是缺乏耐性,也許是因為太年輕根本就不會懂。
那天晚上我對王娟的印象是,這是一位內心很堅強的女歌手,她唱的歌很自我。
有一段時間,我把自我當作貶義詞,成了不通世事,情緒化的代名詞。
第二次認真聽王娟的歌,竟然是快十年之后了,因她的新專輯《吾心安處》。
我是在一個無所事事的周六的晚上聽的,竟聽得眼淚汪汪,她的聲音美得一塌糊涂。
王娟是堅定的,因為她有勇氣把內心的苦楚唱出來,不加掩飾的唱出來,像一只鳥兒一樣唱出來。
天上的飛鳥從不擔心明天,它只是歌唱,這歌唱免除了那加深痛苦的東西,飛鳥只是歌唱,默默承受著四季的更迭。
自我不再是貶義詞了,而是一顆追求自我完善的心。
歌唱者在吟唱中獲得了內在的寧靜,同時又讓聽眾聽見了時空的起落。
確實有過一次
匆匆的降落和
起飛,像夏鳥一樣
眩暈、翱翔
——《空港》
我在紙上看這首詩,與聽王娟唱感覺完全不同,王娟用聲音將詩歌變成了電影。
《馬頭琴的天空》也是詩歌與音樂碰撞出的經典,無論歌詞,還是背景音樂與人聲營造的氛圍,都恰到好處。
仔細聽王娟唱歌,你會發現她的旋律動機總是與歌詞的意境無比契合,她沒有固定的旋律套路,也沒有受到漢語發音的束縛,總能找到自己舒服的方式唱出優美的旋律。
詩歌在王娟的吟唱下完整了,獲得通向大眾的通路。
如果說詩歌是孤獨的,王娟則有一種天賦將這孤獨唱給所有人,讓人入迷,若有所悟。
王娟早期的作品是略帶憂傷的,眼前的新專輯《吾心安處》則是飽滿而安慰人心的。
這張專輯里的每一首歌都是精彩的,有《七月》那樣的歡樂頌歌,也有《慚愧》這樣的懺悔之歌,在王娟的歌聲里能聽到生命具足的躍動。
作為自己專輯的制作人,王娟用聲音將每首歌的空間感展開的淋漓盡致,已經遠遠超越了民謠歌手簡單敘事性哼唱。
旋律對于王娟來說,似乎是最自然不過的內心語言,當她的思緒展開一片空間,旋律就像天地之間的舞者一樣順流而下。
像每一座城市愧對鄉村
我凌亂的生活愧對溫潤的園林
我惡夢的睡眠愧對天上的月亮
我太多的欲望愧對清澈見底的小溪
——《慚愧》
王娟用歌聲將詩人楊鍵的這首《慚愧》唱進了每個人的心里,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聽到它。
這首歌在今天有著特殊的意義,一次聽一位老師講解《六祖壇經》,首先講的就是懺悔品,懺悔品不學習,其它章節根本無從入門,這是那位老師的原話。
這首《慚愧》無疑是這個時代的懺悔品,我們每個人都愧對太多太多了。
哦,月亮帶著我的問候(甜美)帶給你
讓我們在此刻在一起
哦,月亮帶著我的溫柔帶給你
讓我們在此刻相聚
——《窗外的月亮》
這首《窗外的月亮》柔情似水,沒有哀怨,只有永恒的摯愛。
甜美的歌,是溫柔的,女性的,含情脈脈的,月亮是她內心的映照,她已自足愛,與年輕時逐愛的憂郁完全不同。
這張專輯里的每首歌,聽過后都令人有許多話想傾訴。
想起以前看過一本叫《琴聲如訴》的小說,這張專輯里的每首歌都在講一個故事,故事動人,引人遐想。
王娟歌聲的敘事能力真是個奇跡,她不是那種靠簡單循環旋律取勝的民謠歌手,她的歌需要你靜靜的聽,細細的品。
對于很多年輕樂隊,用普通話唱歌是件擰巴的事,情緒與普通話之間像隔了一層東西,而王娟卻能將國語吟唱運用如此自如。
上天真是眷顧她,讓她用音聲慰藉孤獨的人類。
聽王娟的歌,會讓人想起年輕時的齊豫。王娟有著一副適合唱波薩諾娃的好嗓子,卻沒有小野麗莎那么甜膩,她恰到好處中和了甜美與獨立,敘事與抒情。
專輯《吾心安處》里有幾首歌確是甜美的,這甜美在她以往的歌聲中是少見的,這甜是苦后回甘,離苦得樂。
《媽媽》這首歌,在波薩諾娃的輕快節奏下,王娟唱著一個離家的叛逆少女,重新找到歸家的旅程。
這是多么溫暖的一首歌啊,傳達給聽者的是喜悅,是長途跋涉后的返璞歸真。
王娟在唱片制作完成后寫道:
“整個唱片制作的過程,都是一個尋找和回歸的過程,尋找那個——棲息的地方,身體和心靈,及音樂上屬于我的那個點,那個地方,作為制作人,我不肯放過每一個細節,力求它能有一種完美,我也愿把這份完美和過程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帶來一份開啟?!?br />
王娟的這份用心,相信你也會感受得到!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