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若果有一天
我真的倒塞在你的喉嚨里
你估
我會向上爬、往下滑
好讓你繼續生存在這個世界里
還是
靜靜的呆在這兒
讓你可笑的死去?
——《不需要…完美的可怕》
你是否已經學會隨遇而安的生活?上學、放學、上班、下班。讀你真正想讀的書,聽你真正要聽的音樂,想你愿意想起的事。被沉重的事情所打擊,也被袖珍的煩惱所困惑。生活中遍布的細刺,將把你磨得粗糙而平靜。
6年前買下的這張CD,盧巧音單飛以后的首張EP《不需要…完美得可怕》,專輯的封套設計感覺絕類TORI AMOS的那張溺水專輯,配合最初對于《垃圾》的認識,是個很健康的糜爛ADOMIC。打開封套,扉頁上的絕色文案始將我們拉進盧巧音的“準完美”聲色世界。
這應該來講是一張在設計上頗有用心的專輯。雖然并沒有極其出奇的創意,但卻相當舒服與熨帖。一團廢紙的底色PHOTO在彭羚的《絕色音展》中見過,但后者的隱秘明朗與前者的低落敏感卻判若云泥。在音樂方面,陳暉陽的監制頗有功力。五首作品中擔綱創作的四首作品風格上的延續性很強。編曲上又落足心思,力求變化。從開首的低調朋克作品《800半》到結尾的電子WAVE《唱你》,曲調上的風格一脈,卻因為編曲的生香活色而韻致別樣。JOHNSON·LEE的作品《沮喪》走民謠的路子,盧巧音唱得鏗鏘迭拓,是非常受落的作品。而五部曲的《垃圾》則因為《暗涌》的拋玉于前而愈發特出,雖易于將之與《暗涌》兩廂比較,但論歌曲質素,確是不讓《暗涌》專美的作品。另外還有《自戀影院》一曲,詞曲切合相當完美,兩個八度的共聲交替從前李惠敏用得相當泛濫,但不及CANDY來得自然。尤其個中急迫的喘息,總讓我無端想起《羅拉快跑》中絢爛的影象。。
專輯的詞作概念全數交與黃偉文包辦。黃氏筆觸里的冷靜與硬朗較之林夕的細膩溫婉,的確更為適合盧巧音。整體水準平均,與音樂的憑準不遑多讓,實為添分之舉。最出彩的當屬文案設計,短短幾句話描寫出“糖(CANDY)”于“吃糖者”的動態關系,(“糖”的意象暗合盧巧音的英文名“CANDY”)將主動權賦予“死物”——糖,而讓一般意義上的施動者處于被動地位,生殺大權全由微渺的“糖”來掌控,更在令一層面上喻比雙方感情,讀來令人動容。
也許用低調的自戀來形容整張EP的感覺應該不錯。因為專輯的作品沒有任何一首是特別強耳的,包括大熱的《垃圾》也是慢熱的。這都不像其之后交由阿柏打造的《生于和平區》之類上耳的醒神之作。但陳暉陽的低調也正是盧巧音最適合的地方。她本身的特立獨行,她在主流與非主流邊緣逡巡的狀態,她嗓音的沉實魅力,概莫如此。
認識盧巧音應該是從那張紀念達明的翻唱專輯《天花亂聚》當中,但當時仍不知道BLACK&BLUE的創作于香港底下樂壇的重要性。即使當時評論對于《BLAK&BLUE》的美譽如雷,卻也未正經聽全一整張藍黑專輯。2000年的時候《色放》的宣傳鋪天蓋地,一個帶點叛逆色彩的華麗朋克女子,在專輯封套上有些滑稽的切齒,是一個很COOL的FEELING?!禙ANTASY》是最初接觸盧巧音的途徑。流行朋克是最為受落的音樂類型,始終以為,那是盧巧音作的最為成熟的一張專輯。
但也許沒有一張專輯能像《不需要…完美得可怕》那樣給你感動。不是因為音樂本身,而在于音樂成為一種商品在物欲世界里交換的時候,它的附屬物與它一同構筑的整體傳感。比如這個EP的設計制作,文案,形象與專輯詞作,都成了音樂本身的延續與再生,強化的概念超出了單純的音符表現。
現在正在聽盧巧音的《不需要…完美得可怕》。這是一個喧嘩到容易沒有細節的世界,生活中遍布的細刺,將把你磨得粗糙而平靜。然而假若你還擁有一部分純凈的心靈,透明如同嬰孩,那你或許可以捕捉到一些羽毛一樣薄薄的細節,他們就埋在你理性最薄的地方,意味著簡潔之后的深刻,遺忘以后的復現。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