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愛,是愿意和平凡相襯” 關于愛情,我們終于聽見最誠懇的心聲 王赫野 首張概念迷你專輯 《WHY?!王赫野》 首波「初告白」心動主打—— 《比最更好的我們》 【關于《WHY?!王赫野》】 WHY “王赫野”的中文名首字母縮寫 WHY 也是圍繞著男孩揮之不去的疑問 「為什么是他唱出了爆紅的《大風吹》?! 為什么他年紀輕輕就頻頻登上熱門節目?! 他真的有實力嗎?!他到底是什么來頭?! 他還能紅多久?!不對,他到底算紅嗎?!」 而王赫野自己,也有很多想要跟大家分享的WHY?! 「為什么,我出現在了大家面前?! 為什么,我終于堅定了某個信念?! 為什么,我決定堅持自己的音樂理想?! 所以,我到底要唱什么樣的歌?! 我的第一張完整作品,要表達什么?! 我到底想要用音樂和大家交流的是什么?!」 終于,一切問題與答案, 凝結成王赫野首張概念迷你專輯 —— 《WHY?!王赫野》 在“WHY”與“王赫野”之間, “?!”就像他和我們都在追尋的問題與答案, 每一首歌,都從“?”開始,到“!”清晰, 每一首歌,都是我們共同面對和揭曉的過程, 請相信,一切都在歌聲里,漸漸堅定了, 王赫野,為什么值得我們,發現,聆聽。 第一個問題: 光怪陸離的速食時代里, 還可以期待,一起細水長流到永遠的愛情嗎?! 答案是…… 【我終于等到 你這樣的人 聽你用溫柔的口吻 解釋我的笨 不肯又膽怯 忐忑的真】 “《比最更好的我們》是我第一張完整作品里,第一首跟大家見面的歌兒,從主題、內容、演唱、制作、視覺方方面面,我都全程參與,和大家一起花了很多心思,完全區別于之前的作品,整個過程也是挺辛苦的,對我來說,這首歌開啟了一個新的標準,對于歌手王赫野更加嚴格也更加有意義的新的標準,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用心感受這首歌?!?——王赫野 《比最更好的我們》,看似有點“拗口”的名字,傳遞出的卻是一個值得人們思考的問題: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愛情總被附著了各種“對的條件“,物質的精神的,有形的無形的,大家在其中苦苦尋覓,卻好像總是遇不到那個“對的人”,為什么?!而赫野說,他在這首歌里想表達的是——當你真的喜歡上一個人,她或他可能不是最好看的,最搶眼的,最符合別人眼里各種標準的……但你偏偏,就是喜歡這個人,除了彼此,不再需要誰的承認。 愛情,不僅是美好的,也是極為幸運的,幸運來自于這段關系里的“我與你”,確定了萬千人海的“唯一性”。在這種唯一性里,我們互相得到最高的承認,這種承認是明知道在某些方面仍有人勝過彼此,無論樣貌性格財富談吐……但這一刻,我們愿意相信,眼前的對方就是最好的,這樣的情感里,兩個人都會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眼前的人 是最好的人 不是誰的過去替身 短暫的路程 也不怕投入整整一生 你說我也是 你最好的人 終于不需要 除了你之外的承認 愛是愿意和平凡相襯】 《比最更好的我們》,由樸序祐作曲,趙大白作詞,陳稷坤擔任制作人,整首歌的旋律就像是一部情節雋永而回味悠長的電影,鋪陳出了清淡又豐富的層次氛圍,作詞大白老師,在自己的詩歌《最好的人》里,竟然意外捕捉到這首與赫野再度合作的歌里可以升華的意境,兩個人很快達成共識,那就是完成“一首誠懇的情歌”,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但在愛情里面,如果我們不僅意識到自己是最好的,而且“對方也是”,當擁有了如此契合的理解與珍惜,聆聽赫野以“比最更好的我們”,進行一場告白,會是令人心動的美好。 制作人陳稷坤與赫野同樣碰撞出新火花,大家討論時覺得整首歌有一種憂郁中最終走向溫暖的感覺,所以編曲反復修改打磨,甚至做了多個版本進行對比,錄音時間赫野更是泡在棚里持續數天,不斷尋找那種簡單誠懇、剛柔并濟,屬于王赫野的詮釋方式。最終大家聽到的,從前奏充滿故事感,夾帶了膠片摩擦和嗚咽風聲的流淌鋼琴聲開始,赫野低沉而洋溢著穿透力的講述緩緩展開,聽他唱“寄存了天真,也試過沉淪,才知道愛不是追問,是落在黃昏,被影子拉長那道眼神”,那種經歷過尋找,終于釋然而踏實下來的歸屬感,十分動人。 感情世界里,兩個人翻越了過去總總,才明白心之所屬,一起確定了未來的樣子,王赫野用歌聲演繹的《比最更好的我們》,仿佛一部以聲音出演的膠片電影,歌曲前半部分加入烘托電影般畫面質感的Ambience 氛圍感音色,搭配LoFi大顆粒模擬質感的鼓音色,從第一次副歌結束到第二次主歌仿佛分割點,寓意著赫野歌聲里的我們,從過去的錯綜里梳理出了新的脈絡,透過電影里常用的Fx Reverse效果,形成一種類似從回憶世界里終于抽離出來的強烈沖擊力,之后進入第二遍主歌,赫野聲音的情緒色彩隨之變得更加明亮有力量,因為,“我”已經很確定了,“終于不需要除了你之外的承認,愛是愿意和平凡相襯?!?經歷《大風吹》的爆紅與喧囂,在《天賜的聲音》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