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80年代初,民歌進入校園,使得更多的年輕人得以借音樂來表達對社會各個層面的種種看法,但商業機制介入下的校園民民歌,已經成為音樂工業中的一個部分。70年代年輕人單純的只為自己的歌與追求文化認同的精神似乎已經不復存在。雖然產生了羅大佑、李宗盛、陳升等有型有款的重要音樂人,然而不能否認的是,透過商業包裝下的這些音樂,有著許多刻意,并非那么純粹,唯一的例外是單純的只為證明對音樂的愛戀與留一個紀念的蔡藍欽。在不要出名、曝光、壓力的前提下答應錄音,卻在錄音結束后匆匆告別人世,這更顯示了他音樂創作人的純粹與動人,也因此在沒人打歌的情況下依舊打動了近三十萬顆年輕的心。
流行音樂就是這樣,有些歌曲雖然紅極一時,卻很快地在人們的記憶中消逝無蹤,而有些歌曲歷經歲月,扔顯示出其豐沛的生命力。經過20多年流行樂的蓬勃發展,從現在的觀點來看1987年蔡藍欽的作品,或許編曲已經有些陳舊,然而整張專輯所散發出年輕人的熱情與思想,仍舊持續感染著許多新時代的莘莘學子,因為它道出了專屬于青春的心情?!哆@個世界》這張專輯的12首作品的內容包括蔡藍欽對制度教育的不滿和反諷,對人生的思考和彷徨,也有青春少男的愛情心情,而這些也正是蔡藍欽曾經走過的青春。
蔡藍欽的音樂之所以動人,在于那些隱藏在文采背后的真實與樸實,他的每一首作品都流露出一股特殊的氣質,冷淡而深刻,就如同他的人。陳樂融曾經這樣說道:“他的曲風,絕對不是清新,純樸這樣簡單的字眼可以一筆帶過,曲式與小節的安排雖不驚人,卻極端正確,甚至經常能峰回路轉,出人意表?!?br />
或許正是這種不明顯的沖突造就了蔡藍欽個人強烈的感染力,并且使得這張專輯當時登上臺灣地區“知音時間”國語排行榜的冠軍數周之久。至于那些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則魅惑地躲在每首歌的背后,待人在感動之余想起,并且懷念。
蔡藍欽從小就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到了大學看到了更多不同于他的生命,也因此看到更深的自己。對許多人而言,出唱片當歌手是多么令人羨慕的事情,但對他而言,音樂只是他從小到大的習慣而已。當時,他對飛碟唱片說:不要曝光,不要出名,不要壓力。這是他出唱片的三大原則,而他的生命便是一張未完成的畫作,所以畫中完成的每一個部分都是令人贊嘆的。21歲那年,蔡藍欽開始創作歌曲,第一首作品就是丁曉雯演唱的“不再想起”;22歲那年,蔡藍欽完成了《這個世界》整張專輯的配唱,卻不幸在專輯完成后的一個禮拜,因休克導致心臟麻痹送醫院不治,享年22歲又三個月。
現在在臺灣地區流行音樂界大名鼎鼎的陳樂融,在回憶起蔡藍欽時說:“因為最初,所以最美。十四年前為蔡藍欽紀念專輯首次發行撰寫介紹文字,肯定是我唱片企劃工作中絕無僅有的際遇。沒有見過他,卻在他過世后的第九個晚上,首次在當時飛碟唱片董事長吳楚楚的車上聽到他的母帶。清清冷冷的,回蕩著什么神秘的所在,那是我踏入唱片圈的第一晚……”也許現在的小歌迷根本不知道蔡藍欽是誰,也許他們根本無法了解這份難以解釋的情感,但這一切又該責怪誰呢?
——引自王澄翔編著《走過流行音樂的四分之一世紀》。
每年的6月6日是臺灣民謠紀念日,自從1981年臺灣民謠崛起至今,已經過了20多年了,在這場民謠運動中曾經涌現過羅大佑、李壽全、薛岳等無數優秀的創作人歌者。蔡藍欽是這其中一個一瞬即逝的名字,他只發行過這一張專輯《這個世界》,然后才華漫溢的他永遠的離音樂而去。他的名字和他的歌只留在少數人的記憶力,逐漸平淡,消逝無蹤。 但蔡藍欽畢竟是有著過人才華的,專輯中蔡藍欽包攬了全部12首歌曲的詞曲創作,音樂中顯示了他獨具特色的創作天賦以及強烈的個人風格。這些音樂在今天聽來,每首歌曲都是佳作,叫人感動不已。也許才子多薄命吧,在專輯剛剛制作完成不久,蔡藍欽就因為休克導致心臟麻痹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僅僅23歲的他甚至還沒有趕得上專輯的發行。他比張雨生更年輕、更自然,沒有那么多燦爛,有更多年少時特有的思緒,這真是蔡藍欽用血淚譜寫的青春樂章??!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