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臺灣百張最佳專輯之李壽全《8又二分之一》
初初認識李壽全是在一大堆的臺灣當紅歌星專輯的制作人中。李壽全作為臺灣民謠時代的推動人在80年代中后期是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的。他創作了蘇芮專輯《一樣的月光》、《請跟我來》,潘越云《天天天藍》、《守著陽光守著你》等歌曲,并為蔡琴、李健復、王新格等歌手制作過音樂專輯。
確切的說,李壽全應該算是一個幕后的制作人。86年的臺灣歌壇是民謠運動自由創作的覺醒時期,大量音樂制作人從幕后走到了臺前,李壽全也推出了自己唯一一張真正意義上的個人專輯《8又二分之一》。這張專輯作品發行之前李壽全曾經出版過一張《未來的未來》電影原聲碟(以電影《超級市民》原聲帶的名義推出),有了這張專輯的嘗試,《8又二分之一》中的音樂就顯得更加成熟和耐聽了。這張專輯給臺灣的流行音樂帶來了無法比及的社會效應,可以說是那個年代無法抹去的回憶。
李壽全是早于羅大佑的音樂人,在他的音樂中卻不難發現其對社會現象的關注是完全不低于羅大佑的。李壽全的音樂旋律優美流暢,很少聽的到情緒的大起大浮,他的歌詞也是完全口白話的,這就更讓李壽全和他的音樂讓人接受和打動。
總是念著什么時候才停止流浪,事實上,人生就是流浪。被過去趕著逃,被未來牽著跑?!?又二分之一》
聽來的辛酸故事好象特別熟悉,電影上的小人物又好像是自己,唱片里的戀情都像是纏綿的過去,然而,別人的悲劇總是別人的悲劇?!稄埲母琛?br />
這兩段話分別寫在第一首和第二首歌歌詞旁邊。作為序,它完全的表達了李壽全音樂的含義。孤獨、惆悵、凄涼的音樂就是歌中所描寫的那些城市中小市民的生活狀態。有著許多的夢想卻不得不在這個城市放棄掉多年的追逐,然后變得平淡茫然。李壽全的歌是唱給特定的臺灣青年的,那些少年不得志青春消逝的人。
主題歌《8又二分之一》讓我想起了侯孝賢曾經導演的一部影片,也叫作《8又二分之一》。同樣寫實性的述說著臺灣市民的生活,同樣的茫然著找不到方向。8又二分之一究竟代表著什么?李壽全在音樂里唱到了八種生活狀態,異鄉的流浪、冬夜的凄涼、黃昏的城市、搬家的前夕、擁擠的人群、電影角落的哭泣、卡拉ok消沉的男人和往日戀人的回憶,這一切是在九月的午后,一個黯然神傷的季節。李壽全在歌里唱著每一種生活,也就在唱著都市里每種人的生活。
《張三的歌》是電影《父子關系》的主題歌,電影中的小人物有時就好比自己,所以我們在看到那些和自己狀態相似的人物時往往容易被他們的命運打動。李壽全在歌里唱著希望,他說:我們要飛到那遙遠的地方看一看,這世界并非那么凄涼,我們要飛到那遙遠的地方望一望,這世界還是一片光亮。這只是失望背后才隱藏的希望。那種阿Q似的自己給自己的希望。李壽全就在音樂中再次唱著小市民的悲哀。
在李壽全的歌中聽到的終究還是迷茫。李壽全寫的是小人物的歌,于是聽得懂歌的人自然也就成了小人物,在這些小人物的命運中悲哀。志愿的落空、流浪的凄涼、理想無法實現、看不到自己的未來。在音樂中仿佛找的到自己的影子,在這個社會被遺棄的角落里我們哭泣我們爬起,在頹廢中堅強的成長歌唱。李壽全在音樂中揭露著這個社會的痼疾,這種來自社會底層批判的聲音在現代化都市里歌唱了十多年,還將繼續的傳唱下去。
《未來的未來》、《我的志愿》、《上班族的一日》三首歌唱著人們不甘平淡的心態,也唱著理想的流逝。在《未來的未來》里,李壽全還在期許明天的美好,還在等待生命的輝煌。然而在雨水和車聲擁擠的窗口思考,在都市的邊緣停留時,他終究還是只能期待。他唱著:這未來的未來,我等待!等待中的蒼白?!段业闹驹浮肥沁@張專輯中僅有的一首節奏稍快的歌,李壽全唱著從童年到成年的理想志愿,唱著多年每個志愿的落空,或許這種落空只是年少單純夢想在這個污濁社會的消逝。少年不得志后,李壽全開始描寫上班族的生活,在日復一日擁擠的電梯、臃腫的公車里我們的日子一天天過去,眼角的皺紋爬了上來,嘴角的微笑世故了起來,青春就這樣在老板諾言的等待中一點點逝了去。終于那些曾經的夢想被現實消磨殆盡,終于我們面對著鏡子發現自己老了去。這是這樣的一種悲涼?李壽全的音樂就唱著這種無奈和悲傷,叫人無法不被打動不在心里沉思。
《占領西門町》是這張專輯中最有意義的一首歌。羅大佑曾經唱過《鹿港小鎮》,李壽全的《占領西門町》也是一首同樣內涵的音樂。如果熟悉侯孝賢電影的人就會知道那個年代臺灣底層少年的生活。拿著砍刀每天無所事事,閑著時泡泡miss,意氣比親情還要重要……這就是那時臺灣少年的生活。少年的情和意流露在侯孝賢的電影里,也流露在這首《占領西門町》的音樂里。這種少年“朋克”的現象是臺灣獨有的景色,也是臺灣的無奈。李壽全就在音樂里描寫著這種現象和這群孩子的世界,他說“他們是臺灣的少年朋克,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他們占領了西門町”,他說“他們終究會長大,我們終究會變老,他們的夢想會成為事實,我們的想法會過去。在未來的社會里,如果不想被遺棄,當你來到西門町,要和他們一起呼吸!”
《殘缺的角落》是一組紀念西門町街頭藝術家的音樂,兩首歌曲和一支音樂唱著李壽全對人性尊嚴的贊美和對社會無情的披露?!稓埲钡慕锹洹酚忠淮螌⒙犝呃搅松鐣钐庍z留問題的關注里,叫人無盡感慨。
李壽全的音樂聽來是傷感和惆悵的,這樣的音樂在86年那個民謠盛行的年代還是有很大的差別。這位幕后歌手在唱著自己心聲時,所呈現出來的與市場形態不甚相同的風格及其概念在那個年代給社會帶來了難能可貴的社會效應。音樂雖然不能改變什么,但是音樂引起了人們的思考,叫人開始關注另外一種生活狀態的人群。我想,這也是李壽全音樂最具有意義的地方,也是過了十五年后再次拿出這張專輯評點的理由!
音樂帶給人們的感覺是共通的,如果你也被這樣的音樂所打動。尤其是李壽全的音樂,我想,能夠被他的音樂所打動的人在思想上也是一致的。拿出這張專輯寫與《殘缺的角落》組曲的后記給每一個聽過李壽全和沒有聽過他音樂的人分享!
后記:
第一次在西門町看到他,就想著:因該把他寫成一首歌。
因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尊嚴。
幾年后,他消失了。而我也終于和張大春完成了這首歌的PART 1,當天晚上,老瓊告訴了我們不幸的消息:“不久前,他自殺了”。
我們很快寫出了PART 2。因為我想說完這個故事,讓大家記起,在西門町曾有這么一個人:輪椅、口琴、口香糖……
謹以此獻給這位“西門町的街頭藝術家”。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