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李建復,臺灣校園民歌時期很重要的歌手之一,至今還活躍在歌壇。與李壽全、蘇來、蔡琴、靳鐵章、許乃勝組建"天水樂集"工作室,在臺灣樂壇上首開音樂工作室先河。盡管"天水樂集"僅推出了兩張作品(李建復《柴拉可汗》/李建復、蔡琴《一千個春天》)后即宣布解散,但這兩張作品卻堪稱是民歌時代末期力挽狂瀾的經典之作。
1979年,美國宣布與中國大陸建交的時候,侯德健寫下了《龍的傳人》,李建復唱的這首歌替當整個臺灣的悲壯情緒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唱片還沒出就已經進了排行榜前二十名,后來轟動全臺灣,成為歌曲跟大時代互相結合最淋漓盡致的例子。不過對故國河山的向往使侯德健在一九八三年不顧一切前往大陸,所有作品也連帶在臺灣遭到禁唱。侯德健絕對是民歌時代最具才情的創作者之一,他的出走,算是替70年代的理想主義畫下了一個象征性的句點。當時當然沒有人能預見這股浪漫情懷后來竟會面對如此難堪的幻滅,但這些都還是無損于《龍的傳人》、《歸去來兮》和《酒矸倘賣嘸》這些作品懾人的光彩。
80年代初,這首歌被侯德健帶到了大陸,歌中濃郁的中國情懷和鮮明的民族意識立刻在人們的心中引起共鳴,《龍的傳人》迅速成為舉國上下一齊詠唱的愛國歌曲。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