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古琴“秋籟”,系唐琴,仲尼式。琴體渾圓修長,漆色深褐,斷紋如冰裂。其音微妙而細膩,圓潤而綿長。琴底篆刻“秋籟”并“德齋珍藏”,腹內朱書“大唐開元三年李晉制”。曾由清末民初著名琴家葉詩夢收藏,一九八五年成公亮于濟南得此琴殘軀,同年夏月修復。秋為天氣,籟為音聲。秋籟者,天籟也?!肚f子》曰:“夫天籟者,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其者誰邪?”故豐富之音樂,皆自然之體現。古人云:“樹樹秋聲,山山寒色”,即此意。
成公亮曰:《秋籟》,這是在南京錄音,香港龍音制作有限公司1994年出版的CD。這張CD中,有我打譜的《文王操》、《遁世操》,也有以前沒有錄過的《流水》等曲。從這張CD開始,我的一些琴友說我的琴風變了,人們對我的注意開始從《憶故人》、《龍朔操》轉到《文王操》等曲上來。據我理解,“民樂”全稱可能是“中國民族傳統音樂”,而并非民間的“民”,不過稱之為民間的音樂也沒多大的錯,中國的古曲大多是通過在民間流傳演變、改編而來的,因此流派也極多。見過的唱片大多也是如此稱呼,而很少見到中國古典音樂的叫法。還有,如阿炳、劉天華之類的作品算不算民樂呢?如管平湖、龔一、成公亮等先生,或稱為古琴演奏家,或稱為民樂演奏家。但稱之為古樂演奏家的卻不多?;蛟S“民族器樂曲”也是簡稱為民樂的,如春江花月夜稱之為民樂合奏曲,大多數地方是這么介紹的,不過我看過的書也實在是不多,或許有以偏蓋全的嫌疑?,F在的曲子改編的用民族樂器演奏的算不算民樂呢?或許“濫”由此而發?
成公亮先后師承梅庵派大師劉景韶和廣陵派大師張子謙,在演奏技法上更多地繼承了廣陵琴派的風格,這個琴派具有三百年的歷史,善于變換指法。運用這些指法,成公亮把聲音處理得細膩豐富,充分表達內心的情感?!扒锘[”是一張音色柔和的琴,你在聽秋籟時,琴弦發出的聲音,手指在琴弦上滑動的聲音,甚至成公亮隨著旋律起伏呼吸聲,共同構成了完整的音樂,這時你會很真切地感覺到他彈的琴是活生生的。日本當代哲人加滕周一的評價指出了這一特色:他認為成公亮的琴表現了“內心情感的極致”。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