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總鋪師的口袋菜單里,總有道地又帶著驚喜的風味佳肴。
如果總鋪師擁有一張私房音樂菜單,那么或許是從1930年代鄧雨賢的歌謠風華,到1960年寶島歌王的舊情綿綿,走進1970年清新的校園民歌,直到1990年代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最后不忘加入一點近代菜色:鬼才配樂大師范宗沛緊扣人心的惆悵《孽子》、大提琴家郭虔哲充滿懷舊味道的《爆米香的滋味》。
傾聽這些跨越年代的經典風味曲,有原味、有重新調味改編的種種風貌。
1 爆米香的滋味 選自【爆米香的滋味】
The Memories of Boom-Mi-Pon
from“The Memories of Boom-Mi-Pon”
“爆米香就是臺式的爆米花。在那個資訊不發達、零食是奢侈品的年代,卡滋一口口白胖胖、松松脆脆的爆米香,永遠是記憶中最美的滋味?!边@首經典的跨界演奏曲,是旅美大提琴演奏家郭虔哲風靡一時、也最為人所熟知的樂曲。當時在歐美古典音樂圈活躍、擁有一席之地的他,特地回臺錄制了這張專輯,將童年時臺灣的生活記憶展露無疑。
樂曲以低沉音效揭開序幕,像孩子等待爆米香轟隆爆響的時刻,提琴接著拉出跳躍的音符,如米花繃開而香味四溢,勾起你我心中最純真而不凡的快樂滋味。
2橄欖樹 選自【純真年代-橄欖樹】
Olive Tree from“Days of Innocence—Olive Tree”
近代樂壇的音樂大師李泰祥,作為一名出身古典音樂訓練的音樂家,卻致力將歌曲通俗化、擁抱群眾,畢生創作上千首樂曲。這首于1970年代校園民歌盛行時所寫的〈橄欖樹〉,其優美曲調撼動無數人,改編版本不計其數,堪稱經典中的經典。在此以豎琴、小提琴、大提琴詮釋的演奏版,將其如凄如訴的旋律、慷慨激昂的情懷,發揮得淋漓盡致。
3 月夜愁 選自【望.不忘春風】
Moonlit Night Sorrow from “Longing for the Unforgettable Spring Breeze”
這首樂曲為歌謠先驅鄧雨賢四首代表作“四、月、望、雨”的其中之一。三O年代之際,自由戀愛風氣興起,當時的三線路上人車稀少,成為情侶約會散步的地方。作詞人周添旺有感于愛情的酸澀,將等待戀人而走在三線路的惆悵心情寫下,跳脫以往七字仔的填詞形式,搭配上鄧雨賢譜寫的憂愁曲調,在1933年發行后就獲得了回響。此版由配樂大師范宗沛改編,以大提琴低吟的琴聲為主軸,描寫等待情人的不安心情,更顯苦澀與惆悵。
4 木棉道 選自【純真年代-橄欖樹】
The Road of Kapok Blossoms
from“Days of Innocence—Olive Tree”
這首由馬兆駿譜曲、洪光達填詞,因歌手王夢麟演唱而大紅大紫的歌曲,是1970年代盛極一時的校園民歌代表作。當時因受到西洋音樂潮流沖擊,加上官方鼓勵與催化下,開始大量創作以文學、青春、自然等為題,曲風清新明快的民歌。此曲以臺灣常見行道樹景致為題,表達青春年少的戀愛情懷,并以帶有爵士風格節奏重新編曲,呈現另一番令人迷醉的風采。
5舊情綿綿 選自【最好的時光-舊情綿綿】
The Unforgettable Love Affair
from “The Unforgettable Trio—The Unforgettable Love Affair”
這首臺灣60年代家喻戶曉、街頭巷尾人人傳唱的名曲,由嗓音低沉、有“寶島歌王”美稱的洪一峰創作及演唱。他渾厚而深情的樸質歌聲,每每唱進了聽眾心坎里,也唱出他在臺灣歌壇的重要地位。這首歌不僅造成當時全臺狂熱,電影公司特別為此曲譜寫劇本,并邀洪一峰擔任同名電影男主角,60年代幾乎可稱為“洪一峰時代”。此版改編在小提琴、大提琴及豎琴三重奏下,搭配胡琴之音色,格外地相得益彰,使樂曲穿梭于古樸與現代的詩情之間。
6 跳舞時代 選自【望.不忘春風】
The Dance Age from “Longing for the Unforgettable Spring Breeze”
〈跳舞時代〉是鄧雨賢作品中,曲調輕快而富有時代特色的作品。在民風看似保守而樸素的三〇年代,年輕一輩在受到多元文化的沖擊下,正洋溢著一股新奇與自由的思潮。當年古倫美亞唱片文藝部長陳君玉,同時也是歌曲作詞人,寫實地描述那個時代下,女性對于自我追求與擺脫禮教的向往。電影人簡偉斯所編導的紀錄片《跳舞時代》,正是描寫該時代下的音樂文化與社交風氣。伴隨詞曲意象,配樂大師范宗沛也將編曲呈現舞蹈般的輕盈歡快,呼應鄧雨賢歌曲難能一見的愉快氣氛。
7 滾滾紅塵 選自【最好的時光-被遺忘的時光】
A World of Rolling Red Dust
from “The Unforgettable Trio—The Forgotten Moments”
提起九〇年代代表性電影主題曲,由羅大佑作詞作曲、陳淑樺演唱的〈滾滾紅塵〉,相信是眾多樂迷的榜上名單。這部由秦漢、林青霞主演的同名電影,樂曲表現亂世兒女情感上的波折煎熬,在動蕩時代不得已分離,以及人事已非的希噓。此曲不僅獲第27屆金馬獎提名“最佳電影插曲”,由配樂大師史擷詠改編的配樂版本,更獲得“最佳電影音樂”殊榮。影像和音樂相互鋪陳烘托,造就一首極具時代意義的經典樂曲。
8 夜來香 選自【最好的時光-被遺忘的時光】
The Tuberose from “The Unforgettable Trio—The Forgotten Moments”
音樂人黎錦光所寫的經典歌曲,于1944年李香蘭首次演唱時,便因甜美旋律與詩意歌詞的相互輝映而大受歡迎,歷來有數十位歌手翻唱,更有日、韓、泰及粵語等版本。其中鄧麗君的詮釋版本,使此曲在臺灣廣為人知并擁有一席之地,也成為作曲者最鐘愛的版本,至今傳唱不衰。三重奏改編版本以探戈曲風展現,令人忍不住隨之搖擺,此刻腦海中不知響起了誰的歌聲?
9 戲水 選自【范宗沛與孽子】
Playing with Water from “Fan Tsung-pei: Crystal Boys”
當代文學巨擘白先勇名著《孽子》,在2003年曹瑞源執導的電視劇播映下,掀起一波熱烈風潮,其中由鬼才音樂家范宗沛操刀的配樂,更是影迷、樂迷所難以忘懷的經典,也獲得第15屆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奏專輯獎”肯定。此首〈戲水〉有別于主題曲的澎湃激昂,僅以簡單的大提琴與鋼琴進行對話,曲調在惆悵與浪漫之間微妙轉換,象征主人翁身份在動蕩不安的時代里,流淌在命運河流下的抑郁情懷。
10 戀曲1990 選自【最好的時光-被遺忘的時光】
The Love Song of 1990 from “The Unforgettable Trio—The Forgotten Moments”
在華人音樂圈有著重要地位的羅大佑,于1990年代創作了一系列歌曲深植人心,不論是屬于社會省思系列的“鹿港小鎮”、“之乎者也”,或以愛為名的“戀曲1990”、“愛人同志”,都具有代表性。這首“戀曲1990”有著讓人一聽就足以辨識的經典前奏,此版經由西洋樂器三重奏改編詮釋,展現有別于原曲的輕柔風貌,是否帶你飛往另一種90年代時空呢?
-------------------------------------------------------------------------------------------------------------------------------------------
走入大自然的懷抱,找尋無負擔的美妙聲音食材。
踏在青青草原上,聽見風的呼喚,撲鼻而來的是草兒清甜香氣。野鳥飛舞穿梭灌叢,鄉間的晚風也漸漸吹起,牧神擺上豐盛夜宴,配上鳥語、蟲鳴、蛙響助興一起徹夜狂歡。此刻浸一池溫泉,聽潺潺流水最為自在舒爽。放松味蕾無須繁復調味,最自然、最無憂的音樂料理,只要張開耳朵,細細聆聽,它就圍繞在你生活里。
1 野鳥情歌 選自【 森林狂想曲】
Sky of a Thousand Wings from “The Forest Show”
鳥族們是愛搶麥克風出了名的,
森林里也因為這樣的不甘示弱而仙樂處處。
這首有著豐富鳥鳴的樂曲,選自掀起大自然音樂風潮的暢銷專輯《森林狂想曲》。歌曲主旋律以笛聲為首,描寫鳥兒在求偶季節,不間斷高唱情歌的場景。先是由烏頭翁帶頭鳴唱,接著引入白耳畫眉、竹鳥、大彎嘴畫眉、紅嘴黑鵯、蘭嶼角鸮...等,接二連三地對著節奏應和。不論成雙或落單,那歌聲總清脆得讓人陶醉。
2 牧神的夜宴 選自【最近的天堂】
A Night Banquet with Pan from“The Nearest Heaven”
希臘神話中的牧神-潘 是最懂得歡樂的神祇
人類無法取得牧神夜宴的邀請函
也就無從得知福山夜晚的動物狂歡
“暗夜是人的畏懼,卻是生物熱絡的舞臺?!贝饲鑼懸颂m境內素有“臺灣亞馬遜”之稱的福山植物園,此處因嚴格的生態保育管制,除了研究人員外,一般游客無緣在此過夜,福山夜晚因而更顯神秘。樂曲從靜謐開始,在層層鋪迭下熱鬧了起來,猶如越來越多的生物聚集,牧神夜宴成了福山夜晚的超大型派對。作曲家彭靖將靜謐又狂歡的情景描繪得神秘生動,而在生態工作者費時多年的錄音下,更得以讓珍貴聲態展現在世人耳前。
3 鄉間晚風 選自【夜的精靈】
Country Wind from “Moonlight Festival”
晚風襲來 送來夜間精靈的歡唱
作為人們的搖籃曲
村落里最后的燈火熄了,唯一還亮著的窗,透出昏黃的光,伴隨主人濃濃睡意灑落在屋外的菜圃上。巴烏悠悠掀開夜晚序幕,風吹動竹林,蛙鳴與蟋蟀聲此起彼落,笛聲、弦聲各自不相抵觸的奏著歡悅與安寧,而一旁的狗兒,仍盡忠職守的守護著世界和平。
4 灌叢精靈 選自【鳥】
Spirits of the Bush from “Songbirds”
同樣是生命之網中的一根絲線 灌叢鳥卻自主得多
見你或不見你 任意穿梭
禮教這種事 從來不用遵從
是否曾發現到,灌叢鳥兒像個避而不見的神秘客,有時不禁令人興起,只有等到最后一叢芒草枯盡、最后一個藏身處消失,才得以見到他們的想法。此曲選自開啟鳥類聲態大門的《鳥》專輯,樂曲以灰頭鷦鶯的節奏發展,飄忽的旋律如精靈行蹤不定,像是被灌叢鳥兒們吸入生命之網中。
5 春水 選自【戀戀溫泉】
Springtime Water ~ Antung Hot Spring
from “In Love with Hot Springs”
初春時分,馳騁在花東縱谷公路上是一份奢侈的享受。有時山,有時水,有時平疇遍野、色彩繽紛,偶爾還有成群小粉蝶。走入安通溫泉,登上飯店美麗后山,眼前是安通溪的美麗峽谷,小蝶兒們舞弄著滿地野花。順著溪水前行,發現許多原住民爺爺奶奶們駐足于此,輪流排隊等著泡湯,即便是簡陋鐵皮搭建的一池池泉水,伴著醉人春風、竹林嘎響,此刻就是最怡然的溫泉盛宴。
6 晨光中的歌 選自【鳥2—天籟所在的地方】
Singing in the Dawn Light
from “Birds Ⅱ—Where the Sounds of Nature Dwell”
所有隨著第一道晨曦唱出的歌
都是幸福的聲音
你是否曾聽過整座森林最早、也最搶耳的一聲,自由率性地,在破曉時分揭開光的序幕。這首選自鳥系列專輯、由何真真譜寫的樂曲,從鋼琴清脆的音符劃出曙光,陸續加入了種種鳥鳴及樂器,仿佛飽滿而快樂的清晨,肆無忌憚地,讓愉悅之聲充溢整片山林。
7 風的顏色 選自【 綠色方舟】
The Colors of the Wind from “Green Ark”
蒲公英的白色種子飄浮在空氣中
滿山小黃蝶更是春心蕩樣
舞弄在滿地紅黃白紫花叢間
2001年的春天,大自然音樂制作人、作曲者吳金黛,在安通溫泉錄音時,望著飯店后方的安通溪切出精致小峽谷,在春風吹拂、竹林嘎嘎作響下,寫出這首恬靜的曲子。全曲以鋼琴慢版旋律為主軸,彈出了春風的顏色,長笛與提琴家族的輪番襯托,交織出蒲公英、黃蝶與大冠鷲家族各自飛舞的模樣。
8 尋訪牧神的晨曦 選自【越界嬉游】
Searching Faun at Sunrise from “Capriccio Pine Breeze”
一夜寒風刺骨后 大地在晨曦中蘇醒
徹夜未眠的山谷隱者 正悄悄躍過山野
這首由吳金黛作曲、知名雙簧管演奏家謝宛臻吹奏的樂曲,是她首張跨界專輯中的經典樂曲,同時也是水鹿生態片“逐鹿蹤源”主題曲。雙簧管奏出曙光,游走貫穿于全曲,尋找那美麗姿態留下的最后剪影。島上的人們,還有誰知道何處尋得牧神蹤跡?
9 青青草原 選自【飛魚樂園】
Green Green Plain from “Orchid Island”
離岸的礁石上 蔓生著島上的原生草木
海風一來 及腰草浪必定藏住來人的黑發
夏日草原上,總漫開著白色野百合,草原下方是被藍色海浪包圍的老人巖。這樣海天湛藍與青草翠綠的景致,是東臺灣最引人向往的島嶼之一—蘭嶼。美麗風光在吉他詩人董運昌指尖下,流泄出一串串如草浪般的旋律。于是,在海風奔馳的草原上,聽見了原野的心跳聲。
10 寧靜阿塱一 選自【天空的眼睛】
The Tranquil Alangyi Trail from “The Eyes of the Sky”
每個人都需要 一個可以讓你不斷回去的地方
這里是數百年前排灣族人生活、平埔族人東遷、西方學者探險、清兵行軍的重要道路;這里的生態系統從熱帶一脈延伸到寒帶,是世界上罕見的原始生態圈,也是綠蠵龜、椰子蟹在臺灣本土的最后棲息地;這里是寧靜的古道阿塱一,風潮音樂創辦人楊錦聰鐘愛之地。喜愛聽海潮沖刷礫石灘時吟唱的歌,喜愛太平洋光影返照土地時,陽光、空氣、水交融而成的和諧,于是寫下這首曲子,獻給這一處尚未被水泥建筑與消波塊填蓋的海岸靜地。
-------------------------------------------------------------------------------------------------------------------------------------------
旅人們常說,旅途中最美的風景是人,而島嶼上最美味獨特的聲音,在原住民的天籟里。
從蔚藍海洋唱到美麗大武山,從望著月光的時刻一路唱到天亮。跌倒時唱歌、成年時歌唱、開心傷心都唱歌,唱累了休息片刻,繼續踏上自己的路。他們以或民謠、或爵士、或藍調的曲風,調味出人生百般滋味,像暢飲一杯濃郁香醇的小米酒,愉快舒爽,回味無窮。
1 海洋 選自【海洋】
Ocean from“Ocean”
說起陳建年與其首張專輯《海洋》,仍是許多樂迷津津樂道的故事。在2000年金曲獎上,一舉打敗同時入圍的歌壇唱將,以黑馬之姿奪下第11屆“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獎”,也讓大眾從此記得這位來自臺東卑南族南王部落、多才多藝的警察歌手。歌曲開頭長達近1分鐘的序奏、哼唱,那自然無修飾又遼闊的歌聲,輔以浪聲與細語,讓人思緒難以不隨著一起飛到蔚藍海洋。
2 休息 選自【輕快的生活】
Rest from“My Carefree Life”
白天她是田間農忙的土地耕作者,夜里化身為歌聲迷人的靈魂女歌手。這樣看似矛盾與沖突的特質,卻能在以莉.高露磁性、慵懶而渾厚的歌聲里自然流露。選自首張專輯《輕快的生活》的此曲,是深受歡迎而傳唱最廣的經典之一。不僅在第23屆金曲獎演出時,讓觀眾為其歌聲驚嘆不已,更一舉拿下“最佳新人獎”、“最佳原住民歌手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三個獎項,成為名副其實的金曲三冠王。
3 路 選自【桑布伊同名專輯—dalan】
Path / Dalan from “Sangpuy - dalan”
在臺東山與海交界處的卑南族古老部落,一個年輕的軀殼里,藏著古老滄桑的聲音,他是盧皆興,卡地布部落喀達德伴氏瑪法琉家族的桑布伊。這張醞釀多年的個人專輯,因其獨特嗓音與富實驗性的編曲,不僅一推出就受到矚目,更獲得了金曲獎評審的青睞。
在挪威一個接近極地、有著永晝夏日的北歐薩米原住民族城鎮,桑布伊寫下這首具世界音樂風格的歌曲。由靜默低吟直到高亢呼喊,除了反映出極地遼闊又神秘的景致,也描繪出人對未知神秘與未來的探索。
4 跌倒歌 選自【BIUNG】
Falling Down /Chiskapat from “BIUNG”
“我小的時候很容易跌倒。有一次在陡坡上的玉米田里工作,不小心掉了個東西,追過去要撿,竟然滑了一跤,從山坡上一直往下滾?!闭劦交钴S娛樂圈的布農族歌手王宏恩,最常想到是柔情而療愈的〈月光〉一曲,然而這首由童年跌倒記憶寫成的詼諧歌曲,展現了他另一面創作風格,此專輯更讓他獲得了第13屆金曲獎“最佳方言男演唱人獎”。
5 大武山美麗的媽媽 選自【泥娃娃】
My Beautiful Mother, Da-Wu Mountain from“Ni-Wa-Wa”
此曲原出于“臺灣原住民運動先驅”的重量級歌手胡德夫之手,懷念并贊頌孕育諸多族群的大武山,因廣受喜愛而被眾多歌手所翻唱,此版為巴奈翻唱并收錄在首張專輯《泥娃娃》中。不同于原版流暢而帶有藝術歌曲的風格,做為獨立音樂圈深具代表性的女歌手巴奈,其色調濃厚而沉郁的歌聲,以及采用現場錄音的方式,增添了曠野樸質色彩。
6 請為我開門 選自【洄游】
Open Door from “Legends of Passage”
卑南族歌手吳昊恩來自素有“金曲部落”之稱的南王部落,從Am合唱團時代擔任吉他手,其后與家家合組“昊恩家家”時代,便獲得金曲獎肯定與樂迷的喜愛。相隔多年后,這張與六座葛萊美獎得主Daniel Ho合作的《洄游》,成為他演唱生涯的另一代表作。這首專輯開場曲,是南王部落于年祭期間所演唱的歌曲,除了有表達成年的含意外,也期許以“開門”作為楔子,期望能敞開心門去接納、包容人與人之間的不同。
7 親愛的月亮 選自【忘記親一下】
Dear Moon from “Kiss & Goodbye”
新生代的排灣族民謠音樂創作歌手戴曉君,有著扎實的演唱功力,渾厚又不失溫暖的嗓音,豐厚而獨特的人生歷練,使其歌聲擁有一聽就能感受到的魅力。曾獲得兩屆“原創流行音樂大獎”首獎的她,在這首中文創作曲中展現了不同母語的風格,溫柔的向月亮傾訴,有一份安穩與堅定。自我期許“從音樂找到一條回家的路”的她,仍在這條路上茁壯著。
8 檳榔袋 選自【檳榔兄弟】
Aluvu from“Betel Nuts”
“檳榔兄弟”這組有著家族血緣關系的阿美族歌手,成員有工人、有醫生、還有舞團工作者與雜貨店老板,沒有音樂背景的他們,卻以成熟的彈唱、創作與編曲能力,融新通古的風格,自傳統土壤中種出壯麗的音樂新樹。專輯從1997年開始陸續得到歐美樂評與媒體的高度評價,并入圍金曲獎“最佳民族音樂獎”。
“檳榔袋”是阿美族傳統編織小背袋,原是用于外出工作時放置檳榔、香淤、打火石等小物品,后來也衍伸為婦女展現手工技藝,以及男女饋贈、表達情意的象征物品,因此又有“情人袋”的別稱。
9 金黃色神奇 選自【米靈岸】
Golden Miracle From “Milingan”
“你唱歌,有魔鬼?!迸艦匙彘L者如此形容芮斯的歌聲,像是祖靈跨越時空賦予的巨大能量,一開口便能舞動云雨般動人。這首生活性歌謠,可獨唱、也可合唱,歌詞是以虛詞組成,能隨著環境或人物即興而改變歌詞。錄唱此曲時,芮斯想像著小米豐收時節,在陽光照拂下,小米閃燿金黃色光輝,照耀整個空間的情景。
10 Am到天亮 選自【Am到天亮】
Am until the sunrise from “Am until the sunrise”
一群由熱愛音樂的原住民歌者所組成的“原音社”,以及這張堪稱原民音樂浪潮起點的合輯《Am到天亮》,是原住民專輯中難以復刻的經典。不僅如此,原音社更孕育出諸多優秀的原住民歌手,如紀曉君、家家、吳昊恩、達卡鬧等。
Am是吉他指法里的一個和弦,聽說光使用一個Am,就能夠唱出許多原住民歌謠。于是Am成了他們生活中情緒的基調,如同想要彈同調的意味。這首組曲里頭大部分的歌,都是在各部落流傳許久的通俗歌,幾乎人人都能上口,作者大都無可查起,稱得上是近代原住民流傳的新歌謠吧!
-------------------------------------------------------------------------------------------------------------------------------------------
甜點是裝在另一個胃里,甜美樂音藏在每一顆心里。
快樂的味道,像一首桔色Bossa翩然起舞;想念的味道,是一首甜中帶苦的焦糖圓舞曲;心動的味道,如玫瑰調配成愛的前奏曲;欲望的味道,像紫色般沉謐而散發渴望。無論是飽餐一頓,還是茶馀飯后,不忘嘗一口舌尖上的甜蜜?,F在就來一曲幸福暖心的樂曲吧!
1桔色Bossa 選自【 陽光舞甜橙】Tangerine Bossa from “Bossa Sweet Orange”
陽光來一點、笑聲加一些,步伐微調成輕松,徜徉在桔色世界。由董運昌創作、彈奏的這首樂曲,是此系列專輯中深受歡迎的曲子。主奏吉他與伴奏吉他層層堆迭,彈出了柑橘的酸與甜。
2 Love 選自【愛的十二話】
Love from “12 Things about Love”
“世上的情歌這么多,世上的情人這么多,盡管如此仍想寫下這旋律,讓小提琴娓娓訴說只屬于你我的想念?!毙律撉偌倚罆サ淖V曲,與跨界小提琴才女蘇子茵細膩詮釋下,奏出不同時空中的戀人們,濃烈而充滿空氣中每個分子的眷戀。
3 欲望的聲音 選自【故事】
The Sound of Amorous from “Story”
這首〈欲望的聲音〉是鬼才大提琴家范宗沛,早年最為人所熟知的代表作。多年后他與東方鋼琴詩人林海合作并重新編曲、詮釋,曲調中流轉的悸動依然魅力不減,而《故事》專輯也仍舊是樂迷口袋名單中,值得一再聆聽的不朽經典。
4 焦糖圓舞曲 選自【托斯卡尼我想起你】
Caramel Waltz from “Fantasia of Tuscany”
一個春光蕩漾的午后,與一條初次造訪的街道共舞,如同發現寶物般,腦海中接連不止的小小狂喜。才女配樂家李欣蕓的音樂,總是散發著濃濃的香、淡淡的甜。提琴與長笛交織出的片刻記憶,或許是一株未見過的盆栽,或是一口難忘香甜的布丁,或僅僅是路上瞥見的一抹微笑。
5 Missing You 選自【遇見米拉拉】
Missing You From“Journey To Heart”
若說配樂才女、療愈女聲米拉拉的音樂,總是能恰如其分的撫慰那些敏銳而感性的心,或許一點也不為過。盡管只是鋼琴獨自的綿綿細語,便把思念照得發亮,讓音符將愛戀浸儒的心,載到那觸不及的遠方。
6 翩然起舞 選自【那不勒斯藍色夜】
Let’s Dance from “Napoli Blue Night”
用甜蜜交換來的歌,以燦爛曼陀林與頷首的吉他共舞。此曲譜自吉他詩人董運昌,收錄于他與曼陀林演奏家陳雅慧首次合作便深獲好評的重奏專輯。兩把彈撥樂器的相遇,加上手風琴助興,好似一場輕快交際舞,留下難以忘懷的滋味。
7 微醺Jazz 選自【日安波斯菊】
Slightly Intoxicated Jazz from “Bonjour, COSMOS”
陽光將花的雙頰曬得嫣紅,跳一支名為慵懶的舞,像嘗一口酒精發酵下的浪漫情調。何真真的樂曲,向來總以純真與甜美旋律見長,然而爵士曲風卻是她的另一手好本領。聽旋律中的擺蕩,那微醺滋味是否讓人有些醉意了...
8 心動 選自【優雅時光】
Heartbeat from “A Time of Elegance”
這首創作于1999年的電影《心動》同名主題曲,不僅電影中主人翁們的愛戀故事令人難忘,由黃韻玲創作、林曉培演唱的主題歌曲也因此聲名大噪。配樂大師范宗沛的重新改編,在大提琴與豎琴重新詮釋下,褪去了澎湃激動,更似悠悠道來的回憶。
9 以玫瑰之名 選自【擁抱愛玫瑰】
In the Name of Roses from “Rose Love”
自古以來,玫瑰總是守護著美麗傳說。她的紅艷、香氣與熱情,妝點了古往今來多少愛的故事,更深藏在人們所喜愛的諸多甜點里。吉他、曼陀林與斑鳩琴,以典雅的姿態形塑了樂曲輪廓,一場繽紛的盛宴正在展開。
10紫的觸鍵 選自【月光薰衣草】
Purple Touch from “Moonlight Lavender”
午后微風,一串錯落有致的音符流泄,靜靜的、悠悠的,像是琴鍵與薰衣草的對話,飄得滿室馨香。當今樂壇、劇場界炙手可熱的音樂創作才子陳建騏,這首早年創作的樂曲,聽見了指尖下最純粹的、紫色的幽雅。你是否也聞到了,那令人不由得迷戀的味道?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