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彝族歌手賈巴阿叁專輯全國首發 莫西子詩助陣
5月28日晚,來自涼山的彝族民謠歌手賈巴阿叁在西南民族大學航空港校區舉行最新專輯《夢回南詔》全國首發音樂會。中國好歌曲亞軍、著名彝族音樂人莫西子詩現場助陣,演唱了《阿姐擼》、《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現場觀眾齊聲合唱。
“一把吉他與一副深沉的嗓音足以穿透黑夜”
據賈巴阿叁介紹,專輯《夢回南詔》共收錄8首原創歌曲,其中以“夢回南詔”為題是因為南詔是彝族歷史中的一段文化?!秹艋啬显t》融合了很多民族的音樂文化元素,即中國傳統和現代音樂文化、彝族民間音樂文化、非洲裔美國音樂文化、歐洲現代音樂文化等,反映了博大精深的彝族母語文化,凝聚著彝族人精神、彝族人價值,凝聚著彝族人的審美趨向和生命情趣,是彝族現代藝術的身份。
西南民族大學彝學學院院長、著名彝族詩人阿庫烏霧在接受采訪時說:“賈巴阿叁《夢回南詔》的音樂之美在于帶給人們一個堅定信念:母語是音樂永恒的源泉。那種引領眾生向內和向上的神秘力量,那種與祖先聲音保持一脈相承的旋律,那種與故土生靈同呼吸共命運的執著精神,隨時令人們穿越時空直抵生命本真世界?!?br />
彝族詩人馬海五達在一篇文章中寫道,賈巴阿叁的音樂創作從個體生命的關懷到集體運命的關照,拼接著不一樣的音樂譜牒。他的表達可以溯源,留存著族群歷史的厚重承載。他的抒情可以貼近,如一位老友給你訴說久違的思念,娓娓道來分別后的許多故事。如果沒有悲傷,一切的眼淚可能將只剩下惺惺作態的表演;如果只剩傷悲,一切情懷也許將會無從找到釋懷的出口。留一節喉頭給母語,在物質圍困的時代里無疑會是一次新的生命品格書寫嘗試。一把吉他與一副深沉的嗓音足以穿透黑夜,抵達已然不知痛楚的靈魂。
7歲作曲寫歌13歲組建樂隊 為了夢想走在音樂的路上
1984年,賈巴阿叁生于涼山布拖縣拖覺鎮亞河村。舅舅布烏拉甲是“阿都策克”山下著名彝族說唱家兼德古,父親賈巴依寧是一位能歌善舞的音樂教師。阿叁自幼在父親、舅舅的熏陶下喜歡上了音樂,4歲的賈巴阿叁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彝文,5歲學會彈風琴,7歲時創作了第一首原創彝語歌曲《媽媽的女兒》。11歲那年,阿叁拜布拖音樂人李紹庠為師,正式學習古典吉他。
2002年,阿叁接受了父親希望他當老師的意見,放棄音樂學院,報考綿陽師范學院學習數學。來到大學校園的阿叁和同學迅速組建“黑河”樂隊,2005年,發行第一張唱片《美麗時光》,在綿陽地區引起強烈反響。后經校方協調,一直渴望接受專業音樂學習的阿叁改修聲樂和鋼琴。2006年大學畢業后,阿叁就職于綿陽藝術學校,成為一名音樂教師。但是他心中始終放不下對理想的渴望,于是他放棄工作,到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攻讀研究生,目前是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的一名教師,在教書和研究彝族音樂的同時,進行原創音樂的創作。
彝族首位音樂專業研究生 獲文化部音樂人才項目扶持
據了解,作為彝族首位音樂專業研究生,賈巴阿叁自幼深受彝族文化影響,從學習彝語到從事彝語歌曲創作,阿叁始終沒有忘記發揚本民族傳統文化。在多年的音樂創作中,他不斷嘗試將傳統樂器與現代打擊樂器融會在一起,同時將彝族特有的畢摩宗教音樂引入創作。創作之余,阿叁認真研讀納西音樂、彝族民樂,充分借鑒彝族民歌中的“高腔”以及火把節特有的“朵洛荷”音樂曲調進行創作,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新民謠曲風。身為一名80后彝族歌手,阿叁的民謠直面的正是面臨困境的少數民族文化,以及即將丟失的傳統。
去年11月,文化部、財政部啟動了文化產業創業創意人才扶持計劃——“音樂創意人才扶持項目”,對音樂創意人才進行培養、扶持、推廣。今年4月賈巴阿叁獲得國家文化部音樂人才扶持獎、流行音樂創作者稱號,并成功入選文化部文化產業創業創意人才庫。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