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當今的配樂臺柱之一——約翰鮑威爾(John Powell)為動畫片創作的配樂素來有口皆碑,從早年的《埃及王子》(The Prince of Egypt)、《奪寶黃金城》(Road to El Dorado),《小雞快跑》(Chken Run)、《怪物史萊克》(Shrek)......到近幾年的《功夫熊貓》(Kung Fu Panda)、《閃電狗》(Bolt)、《冰河世紀3》(Ice Age: Dawn of the Dinosaurs),無一不是讓人獲得聽覺快感的佳作。在新完成的《馴龍記》(How to Train Your Dragon)中,約翰可以說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了他個人在創作方面的優點,實現了截至目前他個人最完美的一部作品??梢娪袝r揚長避短,而不刻意追求什么所謂新鮮噱頭未必是件壞事。從影片一開場,我們已經能看到約翰昔日作品中的諸多令人拍案的亮點,以更為成熟的質地與姿態出現在人們面前。開場曲《這就是貝克島》(This Is Berk)融合了《怪物史萊克》和《功夫熊貓》的引子樂章在敘事構架上的優點,營造出循序漸進的鋪陳和急轉直下的切換交相輝映的戲劇落差效果,一下子就把人們的情緒調動了起來。如果說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那么這段開場曲無疑為整個影片的配樂奠定了一個非常堅實有力的亢奮基調,使得每分每秒都給人帶來一種難言的爽快感。
和前年的《功夫熊貓》一樣,富有典型地域色彩的音樂元素運用是《馴龍記》的配樂一個最令人稱道的優點。為了營造出故事本身應有的維京文化背景,約翰還運用了不少居爾特民間音樂元素,而第一次在影片中對配樂中的這種居爾特音樂元素產生非常強烈的存在感,是主人公和一種同齡人首次進入訓練唱參加降龍術訓練一幕時所用的曲子《降龍訓練》。帶有濃郁居爾特風味的風笛進一步彌漫著古老歐陸的風情,放在動作段落中聽來更是格外慷慨,令人血脈賁張。
對任何從事藝術工作的人來說,創作有時不僅是一個工作,它還會是一種習慣,電影配樂作曲家當然也不例外。這種習慣不僅體現在一段時間不寫就會有手癢癢的感覺,更體現在一種作品整體質感的延續性上。一部《功夫熊貓》,讓約翰拿捏出了道地的中式管弦樂語匯風格,而這種聽來有些好大喜功的求宏視角,在這部《馴龍記》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開場的第一段動作重頭戲樂章《龍之戰》(Dragon Battle),就是這種風格的典型代表,《紅色娘子軍》、《海港》之類中式管弦樂作品那種恢宏瑰麗到近乎夸張程度的號角在這段樂曲中有極為精湛的還魂。
12年前,已故電影配樂大師的杰瑞戈德史密斯為《花木蘭》雪原戰匈奴場面營造的銅管樂,也是因為捕捉到這種中式管弦樂特有的大躍進式質感風味,而使人產生強烈的認同感。比照這段《匈奴進攻》(The Huns Attack),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深入鉆研中式原創管弦樂那種一貫的“埋頭苦干”的風味所留下的成果。而這種在兒時的廣播體操音樂或《運動員進行曲》中常聽到的調調也是杰瑞的另外兩部代表作——《馬薩達要塞》(Masada)和《巴內比瓊斯》(Barnabe Jone)贏盡口碑的魅力所在。言歸正傳,正是這種中式管弦樂原創作品喜歡采用的昂揚奮進式基調,成就了《馴龍記》所需的那種積極向上的主體音樂空間,使得整個電影看來聽來都絕無悶局,保持著高度的亢奮感和清醒感。很明顯,上次約翰為創作《功夫熊貓》而做的功課這次并沒有隨著時間打水漂,而是進一步被發揚光大了。
作為一種工業模式,好萊塢的電影制作從很早開始就有了一些具有共性的模版,這部《馴龍記》和上次的《功夫熊貓》表面上看起來講的是不同的故事,但是細細體會一下,不難發現兩者其實公用的是同一套故事模式,甚至在配樂上也存在著一些難以割裂的基因質感聯系,其中最為典型的莫過于嘗試找到突破口的段落所用的配樂。
上次的《功夫熊貓》里是小熊貓師傅帶著主人公阿寶開始修練真功夫的《圣淚池》(Scacred Pool Of Tears)。
這次的《馴龍記》,則是主人公小嗝嗝(Hiccup)千方百計為“夜煞”無牙(Toothless)重新打造飛行平衡器官的《新尾巴》(New Tail)。兩者不僅在整體結構上如出一轍,就連旋律聽起來都有些姊妹篇的感覺。
在約翰以往的作品,尤其是為動畫片創作的配樂中,經常出現曲目過于細碎,難以拿捏得情況,最典型的莫過于他早年的代表作之一——《怪物史萊克》(Shrek)。這張碟本來有相當不俗的旋律聽感,遺憾的是曲目切得太細,往往是還沒有明白過來怎么回事就跳到下一段去了。經過多年的打磨,這次約翰真的成熟了,不僅懂得保持緊貼畫面節奏的優良傳統,更學會了用更加宏觀的視野來組織自己針對不同目標形象締造的主題板塊。一曲為主人公小嗝嗝與無牙打破禁忌建立友情而作的《被禁止的友誼》(Forbidden Friendship),巧妙地將原本慷慨激昂的主題旋律內化成各種不同的面貌呈現在人們面前,聽起來就像是一段豐富生動的清明上河圖,交集了無數細節與內涵,卻絲毫沒有零亂無序、欠缺章法的感覺。這種宏觀把控上的成熟,也標志著約翰的創作從昔日那種小靈光偶然閃現進步到懂得運籌帷幄,站在全盤的角度分布自己擁有的每一分力。無論是配合畫面還是單獨品茗,這段《被禁止的友誼》都是約翰創作生涯中一段值得喝彩的成熟作品。
除了主題旋律本身抓人之外,約翰在這部《馴龍記》中牢牢把握住了“萬變不離其宗”這樣一個成熟的核心創作觀,各種主題旋律的運用幾乎沒有重樣的感覺。尤其是前文提到的《新尾巴》、《被禁止的友誼》,和主人公小嗝嗝的馴龍本事漸入佳境時所用的樂章《明兒見》(See You Tomorrow)以及稍后將要提及的《凌空初駕》(Test Drive),無一不是源于同一段旋律,但經過基因重組后的煥然一新,就是叫你很難產生聆聽上的厭倦感,怎么聽都是那么津津有味,儀態萬千,絲毫不會想到自己聽到的其實就是同一段旋律的多種變奏而已,這種早在黃金年代就有的一種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電影配樂創作法門,如今已經被約翰鮑威爾完全掌握到了。
通常,動畫片中都有一些叫人一提就難以忘懷的場景,而這些場景中所用的配樂,往往是也最容易給人留下深刻記憶的段落?!豆治锸啡R克》中史萊克與驢子兜亂中擺平“小龍女”、《功夫熊貓》中熊貓“阿寶”大戰雪豹“大龍”......縱觀這次的《馴龍記》,每個馭龍飛天的場景無疑是最搶人眼球和耳膜的段落。當主人公小嗝嗝初次騎在“夜煞”無牙的身上,隨之出現的樂曲《凌空初駕》就把貫穿全片的友情主題延展成了一幅廣闊浩渺的畫卷,即使離開畫面的表達來聽,仍然能把那種凌空展翅的暢快感和無拘無束的自由度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制造出令聽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美妙通感效果。
可以肯定地是,這種為特定場景打造的樂章,往往是重中之重,它們即使不是核心樂章,也和主題旋律脫不了干系。這一點,在約翰以往的創作中已經不乏先例,前文提到的《怪物史萊克》中,史萊克和驢子一起和火龍周旋的場景,采用的就是同一手法,只是在整體質感上,今天的約翰技法上更加成熟,也更加接近純正的古典風味。耐聽度自然不是當年這段還有著強烈MV風格的《逃出龍爪》(Escape from the Dragon)所能比擬的,但是約翰對旋律質感的拿捏,已經能使我們明白何以他能有今天這樣出色的水準。
原以為約翰為《馴龍記》的飛行場景締造一段華彩樂章就差不多了,沒想到他這次還親手玩了一把升級版——如果說男主人公第一次御龍飛天的場面所用的配樂醒神到讓人眼前一亮,那么男女主人公騎著夜煞無牙翱翔長空時的《揭曉時分》(This Time For Sure)、《帶奧斯特麗兜個圈》(Astrid Goes For A Spin)、《浪漫翱翔》(Romantic Flight)這三段曲子簡直可以使人魂飛天外了。這段原本應該是一連串完整旋律的樂曲為了切合影片本身的畫面節奏,被分成了三段分布于影片及其原聲唱片。為了能更好了解這一整段戲的脈絡,特地將這三段樂章變成了一段動若脫兔、靜如處子的組曲,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馴龍記》豐富流暢的旋律質感,幾乎可以和已故電影配樂大師杰瑞戈德史密斯的維京題材影片《十三勇士》獲得美譽相提并論,磅礴跌宕、蕩氣回腸得比去年底詹姆斯霍納(James Horner)為《天神下凡》(Avatar)所書寫的宏偉飛天樂章,在聽感上還要更勝一籌。
看過影片《馴龍記》的人,都沒法忘記片中最唯美浪漫的一個場景,那就是男女主人公一同騎著龍遨游在天地之間,欣賞著美不勝收的空中自然景致,此時此刻,一曲《浪漫翱翔》也把那種身心舒暢地愉悅美感發揮到了極致,聽到令人驚艷不已,聽完還覺得余韻裊裊、繞梁三日。有意思的是,在原聲專輯中,約翰還把這段《浪漫翱翔》中使用的愛情旋律作為基礎,完成了另一段非常感性的外一章《維京人有其茶》(The Vikings Have Their Tea),從名字到樂曲本身,愛的氣息都更加濃烈,至于想要表達什么還用語言來廢話么?還是不明白的話,只能說明......它不是你的茶,或者你實在太奧特曼了。
這種筆調唯美的樂章也不是首見于約翰的創作,早年他在業界贏得口碑的《怪物史萊克》中,委婉悠揚的開場就被視為神來之筆,甚至在原聲專輯尚未問世的時候就引來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其中被談論最多的就是這段開場曲,同時也是這個系列片至今不變的情感主題——《童話》(Fairytale)。對比《馴龍記》來聽,你會欣然沉醉于約翰出色的旋律感,更會深切體會到今日他對唯美派創作技法的運用已經更加爐火純青。
約翰鮑威爾這次的創作,尤其是銅管樂和人聲的應用上頗有已故電影配樂大師杰瑞哥德史密斯的風范,尤其是高潮部分的巨龍之戰,幾段配樂酣暢淋漓,完全從旋律聽感本身和情緒調動張力等幾個不同的層面,對畫面的震撼力產生了強有力的提升功效。將這個影片推向高潮的一曲《反攻》(Counter Attack)是其中最典型的樣本,假如杰瑞本人在世,相信也會為約翰這樣的后輩能寫出這樣融驚駭與豪邁于一爐的氣場之音而倍感欣慰的。
約翰在創作技法方面的進步與成熟,在這部《馴龍記》中感覺是非常明顯的。他并沒有煞費苦心地規避以往的自己,貿然做什么煥然一新的大動作,但是充分發揚自己已有的創作優點達到四兩撥千斤的目的。一方面繼續采用的自己一貫較為擅長的昂揚基調,另一方面在旋律的編配上輸入更加完整統一的框架和豐富多樣的點綴,最終取得的效果自然比之前的水準之作《史萊克》和《功夫熊貓》還要成熟豐滿,具有獨立欣賞的藝術品格。通過這部《馴龍記》的實踐,約翰用一種看似無為的狀態之中完成了他本人創作生涯中一次水準上脫胎換骨式的飛躍。這種經過純正古典配樂技法嚴謹完整的思路深思熟慮之后所完成的樂章,無論是影響力還是持久力都遠遠超出MV配樂人以往那種僅僅能在聆聽的第一時間抓住觀眾的聽覺快餐??傮w來說,這部《馴龍記》的出現,為絕無廢章的原聲佳作榜又添上了一個耀眼的名字,對此,筆者很想贊一聲:“好個鮑威爾,干得漂亮,加油?。。。?!”
原載于Action的個人博客
http://www.mtime.com/my/1321916/blog/4241527/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