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跨界音樂譯自英文的“Crossover”。 在歐美樂壇,使用“Crossover”的說法比“Crossover Music”多一些,正式一些;在我們的媒體語境里,則“跨界”與“跨界音樂”會有動詞與名詞的差別。這倒也巧妙:先得“跨界”,才有“跨界音樂”。
Crossover大約有半個世紀的歷史了。它總是以一種音樂“風格”的身份出現,人們也接受了這個概念。實際上Crossover是唱片工業的一個“門牌”,不同類型的唱片都可以打上這個牌子。正如莎拉·布萊曼在接受采訪時所說,“跨界音樂其實是出于商業目的而被制造出來的叫法”。這個叫法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意義。
Crossover在美國是跟排行榜密不可分的。而排行榜不僅是唱片業的銷量指針,也是文化生態的一種體現。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Crossover指某些在不同類別的排行榜上登榜的唱片。例如一張唱片既上了迪斯科榜,又上了節奏布魯斯榜。而流行榜(pop chart)本身就是一個大的Crossover排行榜,因為那上面根本就是一個大雜燴,不管是爵士、古典、還是搖滾,只要熱門起來,就都擠上了這個榜單。而那時候的排行榜類別,還體現出黑與白的種族劃分。當一位黑人歌手的唱片打入白人唱片排行榜時,即便音樂風格差不多,也被認為是 “Crossover”。
到了70年代,Fusion Jazz(融合爵士)的商業成功啟發了很多唱片制作者,他們紛紛把爵士樂與其他各類音樂進行“融合”,開發出很多新種類。而唱片公司則精明地把它們統一標稱為“Crossover Jazz”。這類唱片聽覺上非常討好普通聽眾,后來事實證明,Crossover Jazz是爵士唱片市場復興的一劑良方。
再后來又出現了“Classical Crossover”(古典跨界)之說,而且成為排行榜中的一類,非常熱門。格蘭美也在1998年設立了Best Classical Crossover Album的專屬獎項。
及至今天,古典跨界已經成了最受矚目的Crossover,有時候人們說到跨界,就是指古典跨界。而眾多音樂家和表演家的參與也使這個領域變得精彩紛呈,并不能簡單的評價為商業噱頭了。
有些古典跨界音樂精致討好,無涉現實生活,讓人們在一定距離內欣賞其形式美感。像莎拉·布萊曼,她代表了廣為大眾接受的一種古典跨界模式:曼妙的美聲,加流行的編曲。這個模式幾乎成了速成手法,以致很多歌手競相套用,大大降低了創造性。不過話又說話來,這類古典跨界并無太多創造訴求,它們看重的是某種手法對人們是否還有吸引力。
+ 更多內容...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