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1925年3月4日,保羅?莫里哀出生在法國南部的馬賽。4歲時,他第一次接觸到家里的鋼琴,先是羞怯怯的,不久就表現得很有信心的樣子。
首先培植他在音樂方面天賦,并鼓勵他進入法國馬賽音樂院研習的人是他的父親。14歲時,保羅.莫里哀以第一獎的優異成績畢業於馬賽音樂院。在受完四年大學扎實的正統音樂教育后,他產生了一個日后要成為鋼琴演奏家的意念;然而,他卻迷上了當時流行的爵士樂,也因此而改變了他立下的雄心大志。
17歲時,組織了他自己的樂團,開始在法國及歐洲各地的夜總會、音樂廳巡迴演奏。這種直接與大眾接觸的表演加上他本身熱衷於管弦樂的編曲與譜曲工作,因而促成了他決心建立自己在編、作曲及演奏上的獨特的風格。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於是他將樂團移到西方音樂的活躍核心城--巴黎 (Paris)。
不久,法國一家 A&R 唱片公司的音樂指導,請他為該公司旗下的首席歌星在灌錄唱片時,擔任配樂伴奏,他聞訊后馬上跳上了第一班火車,自此一帆風順,聲名大噪。
在他的第一次演出震驚法國音樂界后,法國流行歌壇的一些名歌星如:查爾斯,亞茲納弗 (Charles Aznavour)、馬利斯.西瓦勒 (Maurice Chevalier)、妲莉達 (Dalida)、昂利.薩瓦多 (Henri Salvador) 等人紛紛競相與他合作演出,從此,保羅.莫里哀成為巴黎炙手可熱的名編曲家之一。他在談到查爾斯.亞茲納弗時說道:『我為他編寫過的曲子已不止 120 首;此外,和他的往來接觸已成為我一生事業中最重要的部份之一了。
1965年,保羅.莫里哀正式成立了一支關係著他一生事業,并足以代表他本人風格的大樂團。1967年,一首在歐洲電視網歌唱大賽 (Eurovision Song Contest) 并不受重視的曲子 "L'amour Est Bleu" (愛是憂鬱),卻獨獲其青睞,并將它改編灌錄為演奏曲唱片。然而,這首經他改編的演奏曲傳入美國,立即風靡全美,并連續六週蟬聯美國熱門歌曲排行榜第一名,同時收錄這首曲子的唱片也在全球各地創下了銷售超過六百萬張的記錄。從此,保羅.莫里哀享譽全球,至今仍歷久不衰。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