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擁有白金銷量的Nicholas Gunn于他的新作《穿越大煙山音樂之旅》Hybrid SACD之內,一身兼任監制、錄音、混音工作以及flutes、percussion、piano和synthesizers的演奏之職。本碟內共收錄了11首音樂,全為意境化的樂曲,旋律細膩,極具大自然氣息;碟內多首樂曲更刻意混入了流水聲、雀鳥聲以及昆蟲的叫聲,效果自然像真不落俗套,大大強化了樂曲的可聽性。從第1首Call of the wild的展開聽者已不難從那枝音色清脆利落的結他聲、呼呼作響的flutes、震撼而從不予人生硬的percussion以及由synthesizers營造的柔韌性十足的低頻聲響中,充份領略到這個錄音音效的超卓之處;是要為聽者帶來一種貼近自然的真實音響。Nicholas Gunn吹奏的那枝Yamaha Concert flute,音色細膩無匹,在那個綿綿密密的音響舞臺之中左右穿插,有如行云流水。第9首Ramsey Cascades是碟內我至喜愛的樂曲,引子過后的一段充滿看節奏感的低頻聲響,可不其然叫人隨看那有條不紊的旋律「印印腳」,音樂性之強,不言而喻。
錄音:音效表現一流
第一次播唱這張SACD是在全無心理準備之下,一些流水聲和雀叫效果加插在音樂閑,是十足的大自然感受。不久,如雷貫耳,動態龐大的電子合成器聲響突然撲面而至,嚇得幾乎從王帝位跌倒地上。將音量掣扭到比平常再大一點位置,那種向四面八方撐開的音場感覺實在叫人難以置信,高低頻延伸盡致,把SACD的聲效特質顯露無遺,是一種全新的HiF;體驗。主角人物Nicholas Gunn除了負責音樂創作,還兼任笛子吹奏(原木就是他的強項)、敲擊、鋼琴、電子合成器等,可謂多才多藝。此錄音已成了我近日試聽器材時必出現的軟件。某個晚上再拿此碟播放,由于已是夜深人靜,音量亦扭得細小很多,發覺完全是另一番味道,優美而悅耳之旋律不斷地涌現,大有置身于大自然叢林峻嶺之間,再加上出色的配樂(例如那支甜潤的Acoustic結他),叫人印象難忘。
音響技術 (July 2003) 主筆:披頭
Through The Great Smoky Mountains 這張SACD(穿越大煙山音樂之旅),是美國長笛好手Nicholas Gunn的新作,內容是描述美國Smoky Mountains國家公園的美麗景色。Nicholas可算是位萬能老倌,除了作曲和吹長笛外,他身兼錄音和混音,還負責本碟的敲望、鋼琴和合成器,另加一位Acoustic結他手John Bishoff,炮制出十一段撫慰人心的妙品,每一首都可引發無限想象力,帶你自由馳騁其中。它的音樂風格介乎Kenny G與Enja之間,有些New Age感,也有很令人松弛的旋律,配以各種大自然的聲音,風聲、水聲、蛙聲蟲鳴、鳥叫,加上Nicholas美妙的配樂,令人有出塵之想。長笛固然是本碟的主角,它順滑流暢,輕柔瀟酒,很能配合大自然的主題;另一頗為搶鏡的是重低音。它的重,不是有如打心口甚至打樁的那種重,而是像一張厚厚的墊子,把音樂輕輕承托著,也把你整個人舒舒服服地承托著。甚么叫「有如靈魂坐沙發椅」,大概如此了。我曾把它放進計算機播放,由于我的計算機只有一對小喇叭,所有重低音消失了,整體效果頓時大為失色。此外,各種大自然之望,絕不是胡亂加進去的。而這里所加入的,聽來是那么理所當然,變成是音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第一首Call of the Wild,藉大煙山稀有的紅狼的叫聲,點出了主題。接下來一首接一首描寫大煙山的小溪、瀑布、高山、古徑,還有花、鳥、日落,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令人悠然神往。
發燒音響 (July 2003) 主筆:Yat
此碟是Nicholas Gunn的動人新作,是一張充滿靈氣、用音樂交織的情境寫生。十一首音樂甜靜純正,平和悠然,有若不染俗塵,一氣呵成,伴隨之自然鳥鳴效果今音樂更形像化,更具感染力,Nicholas之笛聲綿遠秀美,清潤甜滑固然已是招牌保證,然而伴奏的鍵琴、口笛、結他及合成電子皆同樣精彩,叫人喜出望外。本碟不單只有靜態美,其動態表現亦不能小看,例如第五首其實極之考機,開始時長笛Solo、Harp伴奏靈氣無窮,但當敲擊及人聲加入快版后,場面實時變得深遠廣闊,低電平瞬息及細微效果多到聽不完,超低頻之綿長潛勁、厚度,表現變化無盡,喇叭低頻重現較弱者,隨時「得個槽字」,不堪入耳。第九首亦是異曲同工,這里的敲擊及超低更見急勁,而且彈力十足,實屬試機妙品。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