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偉大的輕音樂巨匠保羅·莫里哀(Paul Mauriat),于1925年3月4日出生于法國馬賽,4歲開始學習鋼琴,10歲進入馬賽音樂學院學習。二戰期間開始登臺指揮。1965年創辦保羅·莫里哀樂團,1968年以一曲愛情是憂郁的(Love is Blue)一舉聞名世界。莫里哀十分注重旋律與和聲,其節奏清晰活潑,風格清新明朗,不夸張。他成功地將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相結合,創造出嶄新的音樂體裁,因此被譽為“情調音樂的使者”、輕音樂教父,法國輕音樂大師,其創建的保羅·莫里哀樂團與德國詹姆斯·拉斯特樂團、英國曼托瓦尼樂團并稱為三大輕音樂樂團。1998年,莫里哀宣布告別舞臺,2006年11月3日逝世于法國南部佩皮尼昂。
本專輯正是保羅·莫里哀于1998年11月29日在日本大阪電影節大廳(Osaka Festival Hall)舉行的名為“Sayonara Concert”的告別音樂會。在當時最紅的「My Heart Will Go On」之后,他連續指揮了「邀舞」等改編自古典音樂的名曲。接著,他退入后臺,由副手接替,好戲開始登場。一個流浪漢打扮的團員配合著音樂,手腳并用的在自己身上到處捶、捏,透過顯然是冰淇淋小販慣用的那種「喇叭」,發出精準的樂聲,令人捧腹之余,又不禁佩服。樂曲告一段落,那人把「外套」脫掉,我們果然看見他身上的十幾支喇叭。這場音樂會全長約93分鐘,挑選的曲目多半都是來自古典的樂曲,包括「泰伊絲冥想曲」和莫扎特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等等,雖然經過了「通俗化」,我們仍然可以感受到團員們其實都有著相當扎實的正統音樂根基。當然,他也不會忘記自己的招牌曲目,在音樂會接近尾聲時,陸續推出了「Penelope」、「Love Is Blue」和「El Bimbo」等名曲。演奏后者的時候,他更完全讓樂團自行表演,自己走到舞臺邊緣,與前排的樂迷握手,同時接受鮮花與禮物,最后安可的組曲里面,安排「Okinawa Sailing」且由一位女日本樂手以古箏合奏,將東方神韻與保羅·莫里哀風格有機結合。在「匈牙利舞曲」之后,,觀眾鼓掌聲長達兩分鐘之多,看到此情此景,筆者不禁眼角濕潤。全場觀眾都揮舞著熒光棒,在指揮之下共同合唱「快樂頌」(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大家一起互道珍重,結束了本場演出,亦是保羅·莫里哀演藝生涯真正意義上的告別。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