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兩位同樣來自挪威的大師,兩位看似迴異的語法,卻能在相同的美學理念中完美契合:一位是琴聲雋永,詩意盎然的鋼琴詩人Ketil Bjornstad;一位是深邃遼闊,迷離美幻的吉他鬼才Terje Rypdal。要多龐大的編制才能將情感能量完全釋放?答案是一架貝森朵夫鋼琴,和一把加裝cranked-amp的電吉他,就夠了。事實上他們兩人早在1999年就開始嘗試以鋼琴搭配電吉他的二重奏編制,開始在各地作實驗性的表演。Bjornstad自己也說”不論是從臺灣到加拿大,還是從義大利到昔德蘭島,或是從蘭索洛特島到北挪威,Terje一直是與我合作最廣泛密切的音樂伙伴?!?br />
這張<>是2005年由德國廣播電臺(MDR)在萊比錫的歌劇院所舉辦的一場現場音樂會。這是Bjornstad在ECM的第一張現場音樂會錄音,也是在ECM近乎十年來的新專輯。真的是好久不見了,Bjornstad!音樂會的內容則是取材自Bjornstad早前的兩張海洋專輯<>以及<>,和Rypdal的<>和<>兩張專輯。
在Ketil Bjornstad的音樂里,水是重要的元素,海洋則是他熱愛的主題。Bjornstad以一連串像是渾沌不明的低音作開場白,Rypdal撕裂人心的聲響,就在蘊含萬物的汪洋中,順勢爆發開來。幾乎是他們兩人最深情的告白;正在氾濫的情緒,就在中竄流蔓延開來,一發不可收拾。特別值得一提的是Bjornstad接受了Rypdal的建議,在音樂會中穿插了一曲挪威作曲家葛利格所寫的夜曲,或許是流著一樣的血液,讓Bjornstad在葛利格身上找到相同的因子。其他無論是在或是中,Rypdal都展現出豐沛且洗鍊的音樂性和爆發力,音樂會最后則在令人興奮沸騰的的高潮下結束。
Bjornstad自咐道”我并非總是個軟調的鋼琴手,特別是與Terje合作時?!闭\如Bjornstad自己所言,這次的演出呈現出Bjornstad不同與以往的一面,或許是Rypdal的強烈衝擊,讓他更剛猛。即使是難以駕馭的貝森朵夫鋼琴,都讓Bjornstad榨出如金屬爆裂般穿透力的音色。然而Rypdal嘶吼的聲音更像是一株急需Bjornstad滋潤的乾枯植物,最后在Bjornstad所建構的海洋中綻放開來,然后溶解,合而為一。
簡單的來講,這簡直就像是一場沒有明天的音樂會。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