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裝前行-制)卡農是一種音樂體裁,在卡農中最廣泛為現代人所知的是約翰·巴哈貝爾[1](Johann Pachelbel,1653~1706)創作的《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創作的D大調卡農和吉格舞曲》(Canon and gigue,for 3 violins & Basso Continuo in D major,T. 337),作品編號:T. 337。通常人們更多的關注作品的第一部分卡農,并簡稱為《D大調卡農》(Canon in D)。音樂家帕海貝爾是當時在德國J·S·巴赫出現以前最著名的管風琴演奏家,他有大量的管風琴作品。他與J·S·巴赫的父親私交甚好,是巴赫姐姐的教父,他是巴赫哥哥的老師,而巴赫的音樂啟蒙來自于他的這位哥哥,所以帕海貝爾也能算是“音樂之父”J·S·巴赫的師祖。
《卡農》最原始的版本今天已無緣聽到,但后世名家的不斷演繹卻不時推出《卡農》的絕美樂章。
許多交響作品里都會用《卡農》的技巧部分,比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等。1966年的維也納音樂節上,大指揮家卡拉揚帶來的《卡農》版本加入了一把小提琴。1985年,鋼琴名家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問世,帶來了他獨自改編的鋼琴版本《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使得鋼琴演奏《卡農》的浪漫風廣為流行。1987年,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繹的現代版本轟動一時。1992年,大豎琴家Mask和長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周年儀式會上演奏了極其優雅的《卡農》新版,甚受推崇。1999年,日本明星深田恭子在自己的專輯中也親自演繹了親手改編的《卡農》。1997年,全智賢推出的專輯《Pure apple》中,第6首便是她親自演繹的《Canon Flying In The Sky》。其他還有童聲版、饒舌版、佛拉門戈版、爵士版等各種《卡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