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初期】---麗的電視 1977年—1982年,憑一曲《American Pie》獲麗的電視亞洲歌唱大賽香港區亞軍,加入演藝圈,被“華僑日報”評為最有前途新人獎。隨后加入麗的電視,在多部連續劇中擔任過主角與配角,如《浣花洗劍錄》、《對對糊》、《甜甜廿四味》等,這段期間的代表作可屬長篇電視劇《浮生六劫》,劇中哥哥飾演的體弱卻性情古怪可愛的青年車穗生,戲份不多卻十分搶眼。不過,由于麗的電視當年在香港處于弱勢(次于無線電視),張國榮雖以青春偶像之姿小有名氣,卻沉寂多年,難以走紅。 他初期的歌唱事業并沒有獲得大眾的認同。1978年推出的首張英文唱片《Day Dreaming》和1979年推出的粵語唱片《情人箭》銷量并不理想。不過,張國榮在演藝界走紅后,這兩張黑膠唱片變得奇貨可居。 張國榮初期的歌唱形象較為前衛不羈,帶有占士甸(James Byron Dean)那種反叛和浪漫,當年大眾不太接受。張國榮曾在一次戶外演出中向現場觀眾擲帽,但竟然被人把帽子擲回臺上,更被現場觀眾喝倒彩。 雖然早年他的演藝事業不大順利,但在那段時期(1980年代初)他曾接拍過不少以青春派偶像為主題的電影《喝采》、《檸檬可樂》、《烈火青春》,多為帶點反叛的角色。憑著這些前衛不羈、反叛但俊俏的形象,漸漸受女性觀眾歡迎,為他日后成為超級偶像打下基礎。 【轉投無線】---歌唱事業平步青云 張國榮在1982年約滿麗的后,便跟隨恩師黎小田轉投無線電視(歌星合約)和旗下的華星唱片(唱片合約)。1983年,他推出唱片《風繼續吹》,與唱片同名的粵語主打歌成為張國榮歷來最受歡迎的歌曲之一,這張唱片使其歌唱事業平步青云。 1984年,張國榮的歌唱事業突飛猛進,《Monica》一曲唱至街知巷聞,張國榮瞬間在樂壇變為天王級歌手。他亦憑《Monica》一曲首奪十大中文金曲和TVB十大勁歌金曲的金曲獎。加上當年參與TVB劇集《儂本多情》的演出,大大提高了他的知名度。 1980年代中期,香港樂壇原是譚詠麟獨領風騷,但張國榮的竄紅,使香港樂壇變成雙雄并立的局面,兩位偶像級歌手的歌迷卻時有磨擦。雙方歌迷于某個頒獎禮后臺發生沖突,釀成多人受傷。之后譚詠麟感到難過,并表示不會再拿任何音樂獎項。 1987年,張國榮憑一曲《有誰共鳴》壓倒勁敵譚詠麟首奪TVB十大勁歌金曲金曲金獎(1986年度),同年轉投新藝寶唱片,大碟《Summer of Romance 87》銷量超過六白金,并成為當年 IFPI 香港唱片銷量冠軍。 1988年,張國榮成為第一位亞洲區百事巨星代言人,并在市政局香港紅磡體育館開了23場百事巨星演唱會。 在1988至1989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連續兩屆奪得“最受歡迎男歌星”;在1988至1989年度《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連續兩屆奪得“叱咤樂壇男歌手金獎”。 【退出樂壇】---揚威影壇 1980年代至90年代,張國榮在影壇同樣取得輝煌成就,主演過多部著名電影,包括《烈火青春》、《英雄本色》、《倩女幽魂》、《胭脂扣》、《阿飛正傳》、《霸王別姬》、《東邪西毒》、《春光乍泄》等,先后八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并于1991年當選香港金像獎影帝。五度獲得臺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阿飛正傳》、《風月》、《春光乍泄》、《槍王》、《異度空間》),兩度入圍最佳電影歌曲,更以《紅顏白發》(電影《白發魔女傳》主題曲)贏得第三十屆金馬獎最佳電影歌曲。1993年法國坎城影展最佳男主角提名,并獲日本影評人協會頒發最佳男主角獎,1994年獲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男演員獎。 亦甚受日、韓觀眾喜愛,1996年年獲日本《ASIA POP》雜志讀者票選為《人氣最旺》、《最佳藝人》大獎。2001年,張國榮獲日本擁有最多會員之亞洲電影影迷會“飲茶俱樂部”(CINECITY)投票選為2000年度“最佳男演員獎”(電影《流星語》)。該獎項共舉辦11年,張國榮連續十年奪冠。 【復出樂壇】---走向事業另一高峰 1995年,張國榮推出唱片《寵愛》后正式宣布復出樂壇。此后陸續推出多張唱片,皆取得銷售量佳績,獲得業界好評。 1996年12月,張國榮于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行“跨越97演唱會”24場,世界巡回31場。 2000年初,張國榮在1999年度《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大獎——金針獎”。其后舉行“熱情演唱會”,全球巡回43場,受到樂迷的熱烈歡迎。 在2000年到2001年這兩年內,張國榮幾乎拿遍中國藝壇的所有最高獎項,包括“最流行歌手”、“最杰出藝人”等 【最后絕唱】---飛舞的彩蝶 2003年4月1日晚上18點41分,張國榮在香港文華東方酒店二十四樓健身中心(Mandarin Oriental)跳樓自殺,于19時06分于瑪麗醫院去世,終年46歲,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震撼了整個華人社會。在遺書中他說“Depression.多謝各位朋友,多謝麥列菲菲教授。這一年來很辛苦,不能再忍受,多謝唐先生,多謝家人,多謝肥姐。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他在遺書中感謝各位朋友、唐鶴德先生以及他的精神科醫生。其經紀人陳淑芬女士其后證實他患上抑郁癥,努力預防或治療年余,但仍因病情失控而自殺,而宣道會亦在翌日晚上展開為哥哥祈禱運動。 2003年4月8日,張國榮的葬禮在香港殯儀館舉行,由唐鶴德以未亡人的身份與其他家人打點一切。大批歌迷在當日早早聚集在殯儀館外,在場的不少明星和歌星,如張國榮生前的知己梅艷芳,都泣不成聲。電影界代表著名導演徐克,音樂界代表著名填詞人黃沾和藝人代表張學友致悼詞。劉純豪,羅建基,徐克,張學友,關錦鵬,劉培基,梁家輝,林夕等八人為張國榮扶靈,送哥哥最后一程,隨后遺體送往哥連臣角火葬場火化。多家電視臺均現場直播報道了整個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