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天韻”《李增光笛子獨奏音樂會》 2008年11月 西安音樂學院音樂廳
曲目:1、南山吟 俞良模、李增光作曲 2、棗園春色 高明曲 3、牧笛 劉熾曲 劉森編曲 4、霍拉午曲 [羅]迪尼庫曲 劉森改編 5、 早晨 趙松庭曲 6、蔭中鳥 劉管樂曲 李增光改編 7、牧民新歌 簡廣易曲 8、天鵝 圣桑作曲 李增光改編 9、綠洲 莫凡作曲 10、江河水(首演)東北民間樂曲 李增光改編 11、麥西萊普 (首演)曹文工、萬林曲 12、敦煌印象 (首演)管樂協奏曲 莫凡曲
李增光 ,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笛子協會常務理事,“九?三”學社會員,全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中國戲曲學院客座音樂教授,少年時期在市少年宮向何維青學笛子,10歲登臺,畢業于社會音樂學院民樂系。從師趙松庭、王鐵錘、劉森、曾永清和俞遜發等著名演奏家?,F任中國廣播民樂團笛子首席,管樂聲部長。1982年首創“雙吐循環換氣法”演奏帕格尼尼的《無窮動》;1987年研制出“音階口笛”并獲國家專利,在中央電視臺星期音樂會中與廣播交響樂團合作演奏新編《苗嶺的早晨》;1989年4月在“山城杯”全國笛子電視大獎賽中獲三等獎;在95’富利通杯國際中國民樂獨奏大賽中,獲優秀表演獎;1997年與人合作研制出“調音孔半音階笛”獲文化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989年為中唱成都公司錄制〈中國笛子〉個人專輯;其中有《南山呤》、《江河水》、《麥西菜譜》、《牧笛》、《棗園春色》、《喜相逢》、《鷓鴣飛》;1994年為新加坡風格公司錄制長達30分鐘的管樂協奏曲《敦煌印象》用葫蘆絲、音階口笛、改革巴烏、排簫、洞簫和各種笛子吹奏;并錄制《綠洲》和《山村迎親人》,多年來為影視及國內外多家唱片公司錄制了大量的聲像制品,在國內外音樂廳獨奏,出訪過日本、泰國、菲律賓、新加坡,1986年新加坡《聯合早報》以“口出奇音的李增光”為題發文,稱其為“絕技”;1989.7《音樂天地》、《北京日報》及中央電臺、北京電臺分別刊播專題評價。傳略輯入《中國音樂辭典》、《中國當代文藝名人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國魂——跨世紀中華興國精英大典》、《二十世紀國樂人物志》,被譽為“增中華民族樂器之光”。
【蔭中鳥】 劉管樂曲 李增光改編
《蔭中鳥》是劉管樂創作于20世紀50年代的一首笛子獨奏曲。樂曲取材于河北民間音調,通過對一群在樹蔭中嬉戲逗樂的鳥兒的描寫,表現出作者樂觀豪放的情緒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樂曲運用了民間流行的滑音、吐音、花舌音等竹笛吹奏技巧,呈現一種歡快、活潑,描繪出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鳥兒歡快歌唱,,借景抒情地表達了人民對新生活的熱情贊頌。由于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樂曲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