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地久天長,《魂斷藍橋》《Its.A.Wonderful.Life》《When Harry Met Sally》中的經典歌曲。 在很多西方國家,這首歌通常會在除夕夜演唱,象征送走舊年而迎接新年的來臨,它的主調并沒有中文版本那樣感傷,而這首歌在很多亞洲地區中的學校畢業禮或葬禮中作為主題曲,象征告別或結束的情感。飆淚度百分百。 Auld Lang Syne(中文譯名:《友誼地久天長》)原是蘇格蘭民間歌曲。十八世紀時,蘇格蘭詩人羅伯特·彭斯(Robert Burns)(1759-1796)根據當地一位老人的吟唱記錄下了歌詞。 《魂斷藍橋》作為電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愛情影片(另外兩部是《卡薩布蘭卡》《亂世佳人》)之一,是一部蕩氣回腸的愛情經典之作,內容雖有些傳奇化,但文藝氣息濃厚,具有甚高的催淚效果。 《魂斷藍橋》于1940年在美國首映。同年11月,該片登陸中國,反響異常熱烈,遠遠勝過它在本土所得到的追捧,很快掀起了一股《魂斷藍橋》的熱潮。當時國內的電影院在報紙上給這部電影大做廣告,打出了這樣的廣告標語:“山盟海誓玉人憔悴,月缺花殘終天長恨!”僅僅數月之后,在上海舞臺上先是出現了越劇版的“魂斷藍橋”,不久滬劇版的“魂斷藍橋”也登上舞臺,直至中國版的電影《魂斷藍橋》也隨后搬上了銀幕。迄今為止,這部在美國并不算是經典的影片,而在中國卻能感動兩三代數以億萬計的電影觀眾,以致于引起國外學者的驚嘆與好奇,稱之為特有的“中國現象”。在中國國內學者的研究中,有人認為片中瑪拉和羅伊是典型的佳人與才子的組合,而以瑪拉對于貞潔的理解以及西方社會中的門第觀念,都在一定程度上與中國觀眾的觀念和價值取向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