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紅劇主題曲,一般要么是眾人合聲的力量至上,要么是高山大河的氣勢磅礴,而這首即將于央一開播的紅色獻禮大劇《先遣連》的主題曲《記憶》,卻大膽的走出了這個條框的束縛。孫瀅迎之于《記憶》,在淺吟低唱時拋出歷史題材的厚重大氣,于至柔至若中透著至剛至強的韌性力量。歌曲融于劇中則浸透深情,剝離劇情則直指靈魂。
孫瀅迎,中央民族歌舞團80后時尚民通唱將。很難想象,在為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的特制獻禮劇,這么一部歷史題材的男人戲中,會選用一個年輕的、精通民族卻更偏通俗唱法的女歌手,來解讀如此龐大厚重的內涵主題曲。就像歌曲制作人最開始認為的那樣,這首歌曲普通人唱不了,既要有絕對的唱功實力來支撐,又必須區別民族唱法的過“實”主意,而這一切對孫瀅迎來說,看上去都是個難題。不過這個看似柔弱文靜的女孩,卻實實在在的給所有人了唱出了一場靈魂的震撼。
簡單的傳統擊鼓,伴隨著音域極廣的典型藏曲吶喊,極富高原特色的將一種自由、廣袤的纏綿悠長傾訴而出。歌曲的大膽也表現在這個地方,把人拉至空曠高原俯視大地之后,緊跟的不是高亢振奮的熱情似火,而是輕柔低吟的慢慢訴說,沒有任何伴奏遮掩的,孫瀅迎的清唱被無限放大,與民歌的“實在”相反,全氣聲的表達,安靜到毫無征兆的便進入“放空”狀態,低沉柔緩、沒有顫聲,曲調偏平、全部收斂,抽離了所有具象感官,全憑情感支撐,孫瀅迎便在這種大音希聲的極致微妙中,引入了主題“記憶”。
毫不意外的,孫瀅迎這種絕對震撼的“開口”讓制作人瞬間拋棄了所有“成見”,超出想象的奇跡就在耳邊誕生,還有什么能比這更能令人興奮?但接下來的吟唱,卻是已經超出了音樂范疇,或者說是在音樂的基礎上作出了情感的升華。沒有明顯的旋律主線,歌曲演唱全憑感覺,孫瀅迎演唱中的深情滿溢并非刻意而為,多次到機房觀看劇情,切身體驗雪域高原的神秘繚繞,孫瀅迎把自己置身于裊無人跡的藏北高原,俯瞰這塊可愛的土地,也俯瞰那段厚重的歷史,在時間與空間的交錯點上,打開“記憶”之門。
欲揚先抑,在情感被極度壓縮之后,真假聲轉換,進入副歌部分,大弦樂全力放開支援,孫瀅迎的深情反彈,卻又控制在三分收斂七分放開的絕妙點上,有些往事雖已沉默,卻在記憶中更加鮮明,不需要過多的言語,孫瀅迎的點睛之唱,為那段英雄史詩見證的同時,也為這片雪域高原描繪出了堅韌不屈的靈魂色彩。
淺吟低唱也能有如此震撼人心的效果,孫瀅迎對音樂的理解已經上升到了精神情感的層面,閑庭闊步信手拈來,各種技巧都不再重要,一如孫瀅迎本人的隨和安靜,深藏不露、平實見真,或許這也是她年紀輕輕便能代表亞洲華人歌唱家登上維也納金色大廳的原因,恰如一朵含苞待放的音樂奇葩,在所有人都不經意之時,隨時等待綻放出最驚艷的美麗。